吉他岛六弦聊斋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46|回复: 17

思维决定一切——西式思维是处理西方作品的前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3 17: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潜习多日,忙考研呢,因考哲学专业,接触了好多的思维方式,又看到musicark兄发文甚多,怀念起共度之日,也激起点说话的兴趣……发点拙见,看大家是否有用。此文志在比较思维差异,文中会涉及到各种思维的优缺点,但并不代表是某种思维的褒贬。 大家在弹琴和欣赏音乐遇到下面问题没有: 1、常听说中国人技巧好,音乐差。 2、中国人和外国人同样弹一个曲子,我们很容易就能分辨出哪个是中国人弹的,哪个是外国人弹得,即使你音乐性再好? 3、看外国的交响音乐会,看到电视上的外国听众如痴如醉,而自己觉得没什么好听的,对他们如痴如醉很不理解……,他们在音乐中听出什么了? 4、外国的朋友为什么曲目量都那么大?他们整天弹琴么? 5、许多谱子版本不同,我该弹哪个? 6、指法不同,我该弹哪个? 7、我背谱的速度怎么那么慢……? 8、同一个作品外国人弹的听起来差距不是很大,为什么中国人弹起来一人一个样? 9、守着人弹琴心里会非常紧张。 10、曲子如果一下子弹断了,不知道怎么接,需要从头再来。 …… 大家在生活中遇到这种问题没: 1、长这么大学那么多东西,感觉很少能用 2、平常自己说话时,“应该”、“万一”此类词特别多。 3、跟朋友说话经常答非所问。(如:我问一人:“空调遥控器在哪?”他会回答:“空调开着呢”) 4、听相声,看笑话我们之所以经常哈哈大笑,是因为我们自己想的结果常常跟相声,笑话的结果完全不一样? …… 再给大家出一道选择题: 一个人从很远的地方跑过来,喝了一杯水。从这句话你能推论出什么? A他口渴了 B他能喝水 C他跑步跑累了 D他又渴又累 在这道选择题上,很多朋友是不是会选择A、C、D,而不会选择B呢? 而这道题,按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他们中的大部分会选择B 因为他们从“一个人喝水”这个命题中,只能确定的是这个命题必要前提 a一定有水存在 b这个人有喝水的能力 至于“他渴了""他累了”之类的推论,西方人都不能确定。渴了可以喝水,喝水一定渴了么?那是联想。 而联想确实是我们中国人更擅长,甚至我们有时分不清什么是逻辑什么是联想,什么是充分什么是必要,什么是主观什么是客观…… 从中很准确的看出: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属于必要性思维,他们说的感觉,是在必要性思维相当纯熟后,形成的逻辑感觉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属于充分性思维。我们说的感觉,是在充分性思维相当纯熟后,形成的联想感觉。 至于上面那些在音乐中,在生活中的问题,按必要性思维其实可以很好的给回避掉。也就是说,在西方,他们不一定会面临到上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也就是我们中国的思维才会面临到。 因此,个人觉得,用西方的思维方式来解决练琴的习惯是非常必要的。西式思维是练西方音乐的前提。 下面我会跟大家一起探讨具体的谈谈两种思维在练琴中的应用,并且按必要性思维怎样练琴……不知道我发这样的文章有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未完,待续……)赶时间,对不起大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5 11:40:27编辑过]
发表于 2007-2-3 18: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咳~我选了B.....难道我比较笨?!自卑....
发表于 2007-2-3 20: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很好,期待下文...
发表于 2007-2-3 2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思想,很希望能够读到下文!!!
 楼主| 发表于 2007-2-4 11: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咱再具体说说中国的充分性思维和西方的必要性思维。 首先大家能否确定,思维是语言、音乐等一系列情感方式的表达出发点?如果这个确定,可以看俺下面的文章了,因为语言,与音乐因都以思维为逻辑出发点,在表达方式上有非常大的共性。俺会具体从语言和音乐两方面反过来证明思维的问题。 一、在极简单的表述上,中西方表达方式是一致的。 1、语言方面:a、汉语:我正在读书 b、英语:I‘am reading book. 两种语言表达顺序完全一致。逻辑重点都在“书”和“我”两个词上。从“我读书”这个命题可确定的必要前提是a、有书存在 b、我有读书的能力 2、音乐方面 中外流行歌曲,都以和声、旋律、歌词作为表达思维的共同必要条件,中西方都能接受。 二、中国思维的抽象性表述和西方思维的形象性表述 1、语言方面:a、汉语:挖出来 b、英语:dig up、dig out 英语dig up表述的形象,强调的是:由开始从一个坑里挖东西并把该东西挖出坑口的过程 dig out表述的形象,强调的是:该东西挖出坑口的结果。 中文以上两者全都表述为“挖出来” 2、音乐方面:大家都明白,中国音乐以点盖面,非常抽象,如《高山流水》。有时老师给你讲怎么处理音乐时也是非常的抽象,他说是描述的这个,我总感觉描述的是那个。西方音乐在西方这种歧异会小一些,在电视上看交响音乐会,他们的情绪表现的比较一致。西方音乐到了中国,在固有的抽象性思维影响下,还是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可见,中国思维表述比西方思维表述更具有抽象性 三、中国思维充分性和西方思维的必要性和统一性 1、语言方面:a、汉语表达的充分性 如这么一句话:一个人他不知道怎样了解自己的意图,也不知道自己的意图会产生怎么样的效果,更不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于是就受制于人了。 看到这句话,大家会发现这句话非常符合中国人的说话方式,但你会发现,在理解上会出现不同的理解,你不知道我这句话到底是要强调他“受制于人”还是他“不知道怎样做”,会引起很大的歧异。 b、英语表达的必要性和统一性。 还是那句话,英语会出现两种可能 (1)The man who has not learnd anything about how to understand his own intentions and to make them effective, who has not learnd something about what is possible and what impossible,will be enslaved by other man.(逻辑上强调受制于人) (2)The man who is enslaved by other man has not learnd anything about how to understand his own intentions and to make them effective, who has not learnd something about what is possible and what impossible.(逻辑上强调人不知道怎样做) 可见,在表达上英语始终在逻辑上保持统一性,始终围绕逻辑上的强调点(受制于人或不知道怎样做)来展开,即使你很多单词看不明白,但是抓住这两个逻辑上的重点,你很容易就明白这个句子都要说个什么事。如果按英语的这种逻辑结构翻译成汉语,八成中国人会嫌你说话罗嗦,以为这小子有病。 在结构上,两个逻辑强调点是构成整个句子的必要条件,即有他不一定成,但没他一定不行。因此在这个句子上,我们抓住必要的成分,我们已经离成功很近了。至于那些不必要的看懂看不懂就那么过去吧,反正不影响中心的理解。 但中国的思维偏偏喜欢追求完美,会想我把其他的搞明白了,不就更厉害了么?所以我们经常陷入无尽的细节当中,耽误了大量的宝贵时间。(指法、谱子版本等问题) 2、音乐方面:中国人和外国人弹同一个作品,中国人音符弹的全对,外国人大把的错音,但外国人的处理的作品感觉就是比中国人好,结构非常清晰,中国人结构很模糊不知道要表现什么。而且人弹断了照弹,不管。指法也为必要条件服务,不是很苛求。 说到这大家会发现一些问题了吧? 我们的思维是追求充分性,非要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觉得我把每个小问题都处理好了,大的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形成了。生活中这种例子太多了,听相声,最后听到的结果就是跟自己想的不一样。上课老师给你讲平面几何,所有步骤都给你讲了,你也听明白了,但你私下还是该错错。音乐上每个环节都很注意,但到头来弹不过外国那个一把错音的人。 而西方的思维是追求必要性,他们为了达到目的会首先抓住必要条件,使事物从起步到目的这个过程中,不会发生逆转,即使达不到最终目的,也会无限接近。这种例子生活也太多了,上面的文章提到很多。 因此个人觉得,再处理西方作品时,一定要把必要条件抓住。即使我们弹得不是很好,但大体的样子我们是知道了,大体的情绪我们也感觉的到。感觉到了这些,以后就不太会走样,跟西方人弹得也差不多…… 下面俺会讲讲自己怎样用必要思维练琴,和生活中怎么注意必要性思维…… (未完,待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4 11:21:36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2-4 12: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练琴中的必要性思维 下面我会按具体的必要性思维推理按什么思路练琴 1、确定目的:我要尽量把曲子的情绪表达完整,清楚。 2、“我要尽量把曲子的情绪表达完整,清楚。”这个命题要成立,他所需要的必要前提是 a 我要存在(练琴) b、有曲子存在(乐谱) c、必须要有情绪表达完整,清楚的能力。 3、由最终目的,推出子命题“情绪表达完整,清楚的能力。” 此命题成立的必要前提是 要有东西有表达完整,清楚的能力。显然,这个东西就是人。 4、人要有能力表达完整,清楚的能力。他成立的必要前提是,有东西传递给他情绪,情绪可以清晰可以模糊。 5、现阶段传递给人情绪的只有乐谱,因此我们要从乐谱中看谁能承载情绪。 6、单个音,显然不具有。节奏,不明显具有。曲式,往往是整段的情绪的开始和终止,范围太大。因此承载情绪进程表达的,和声更为必要。似乎曲式的开始与结束,也是以和声为标志,和声表达清楚了,曲式也就清楚了。 结论:和声为曲子情绪表达清楚,完整之必要。 为此,在练曲子时加一个练习必要成分的步骤: 1、大块节奏保留,音阶,旋律,都不要。只把和声揪出来,弹和声进行。我不用知道他是什么完全终止还是不完全终止,也不用知道和声是主是属,记住感觉和情绪的表达就好了,那些关于曲式的和声的名词只是为了跟人交流时的约定俗成,又不跟人说,用不着。这样很快就抓住了总体轮廓和情绪。以后曲子变样的可能性不大。你会发现这样记谱非常快。 2、加上和声与和声变化间的音,情绪进一步明确。 抓住以上,大家会觉得曲子情绪结构已经差不多了。想练好就继续弹,不想弹也就不弹了。 下面解决第一篇提出的问题,看用这方法,他们是怎么回避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4 12:52:11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2-4 12: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解决第一篇提出的问题,看用这方法,他们是怎么回避的。 1、常听说中国人技巧好,音乐差。 答:练技巧用充分性思维,需要每个动作细细体会,准备充分。显然中国人更合适。(中国乒乓球) 2、中国人和外国人同样弹一个曲子,我们很容易就能分辨出哪个是中国人弹的,哪个是外国人弹得,即使你音乐性再好? 答:外国人记的是和声进程,中国人记的是什么?还有我们还提到了统一性原则:音乐各素材统一于和声,和声内音阶的弹法也是以该和声为骨架形成的级进,不会像中国以旋律为主,不会体现出的旋律上下行进的明显倾向性。 3、看外国的交响音乐会,看到电视上的外国听众如痴如醉,而自己觉得没什么好听的,对他们如痴如醉很不理解……,他们在音乐中听出什么了? 答:大家都注意结构和结构传递的情绪。不注意细节。而我们听到一点在不断的联想,而每个人的联想方向都不一样。 4、外国的朋友为什么曲目量都那么大?他们整天弹琴么? 答:记和声进行费劲么? 5、许多谱子版本不同,我该弹哪个? 答:我记的是和声,只要谱子和声没有出现情绪传导错误,我管他干吗? 6、指法不同,我该弹哪个? 答:我记的是和声,出来效果没有变化,指法又能怎样?我们经常看到好多大师的指法都不一样。 7、我背谱的速度怎么那么慢……? 答:你是背的和声进行么? 8、同一个作品外国人弹的听起来差距不是很大,为什么中国人弹起来一人一个样? 答:人家都是先抓的框架结构,基本的样子都差不多。人都是两个眼一个鼻子。你老是从一个点展开,进行联想,看到别人喝水,你会想到别人渴了。 9、守着人弹琴心里会非常紧张。 答:用的充分性思维。老害怕自己弹错,以为错了就全完了,满盘皆输。 10、曲子如果一下子弹断了,不知道怎么接,需要从头再来。 答:我背的是和声,断了直接进终止,再开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5 11:36:30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2-4 12: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例子:从历史角度也很多。 大家在听西方的音乐作品会有这样的感觉。 1、听各大师弹巴罗克时期作品,在他们的音阶处理上会有很大的不同,音也不一样。 此时的复调为和声的雏形,和声骨架比较简单,给演奏者的限制少,反而自己发挥的空间很大。 2、巴罗克之后的和声发展日趋完善,和声的纵向罗列越来越复杂,因此给演奏者的空间会非常小。尤其到了近现代作品。会出现大量的文字标注等特点。和声的色彩化非常明显。 这是因为西方在思维表达上追求的就是必要性和形象性倾向(前面举例过)。他们怕你不明白,一定要形象化。如《图画展览会》等作品。 因此,个人觉得要学西方的东西,还是先学学西方的思维。要不然好多东西按我们的思维根本没法解释。大家也应客观些,减少点自己的主观联想。 当然……我上面的文章会引起一片人的攻击,因为这个跟我们国内的思维习惯确实完全相反,我们就习惯看到别人喝水就想到你渴了,以致连喝水的人都说不明白他真的不渴。 其实这个隐藏在我们的生活的个个方面: 1、在公司,领导只管你的结果,不会管过程。而我们老是在跟老板强调过程。 2、老师给你讲平面几何,其实你老师把那条辅助线划上,你差不多已经会做了。但你的问题就是划辅助线那步划不上。而这个必要的一步,老师涉及过很多么? 3、背英语单词:我们习惯把英文单词先翻译成汉语。再开始背,在中国字外国字之间不停的反复。 按必要思维应这样背:当我们看到“山”这个字时,脑子里会想到山的形象 因此当我们背到“mountain"这个单词时,也应反映为山的形象 而为什么现在背单词成了外国字——中国字——形象 而不是外国字——形象——中国字呢? 希望大家能想想…… 写完了。嘿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5 10:14:13编辑过]
发表于 2007-2-4 2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理解西方音乐是该用下西方式的思维。
发表于 2007-2-5 16: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意思的文章,鼓掌! 不过,“西方人”这个提法可能泛了一些。工作关系,我平常接触“洋人”较多,其实,来自不同国度的“西方人”思维也有很大的区别。 在音乐表现上,中国人的乐感很好,我觉得我们一些同胞没有善用自己乐感的原因是没有认真读谱,不仅仅是音符,还包括乐谱上的表情记号、奏法(articulation)等等。因此,演奏显得有些任性。如果能在充分读谱的基础上发挥东方人的想象力,那我们一定能给“西方音乐”注入新鲜血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吉他岛六弦聊斋 |人工智能

GMT+8, 2024-11-28 20:34 , Processed in 0.04968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