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岛六弦聊斋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21|回复: 17

盗版光盘 vs正版光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5-8 23: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在朋友那里进行了测试,我们选一些正版光盘,再拿出这些光盘的盗版,在高级扬声器BMW 802的重播下,盗版光盘声音和正版相比实在无法接受。 在对比正版DVD和盗版DVD,结果也没有出乎意料之外,盗版DVD不仅声音差,画面和正版比起来也粗糙许多。 看来,盗版盘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合算啊。
发表于 2003-5-9 1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我们买正版,质量是一个原因!但最重要的是尊重音乐,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但如果买不起正版,在听盗版的同时,一样也在心里面尊重艺术,只是内心却很复杂........
发表于 2003-5-9 13: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稍好一点的听音系统后,确实应该将正版放在首选。 盗版难得有一张可听的。
发表于 2003-5-9 13: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坦率地说,我既买盗版也买正版,而且盗版比正版多,但是我希望将来能全部过渡到正版。 听盗版碟和听正版碟更大的区别是:心情不一样。买正版碟必定是花了很大的劳动和心血,所以更有一份珍惜和敬重的心意,听的时候会更认真。
 楼主| 发表于 2003-5-9 13: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yanfeng兄说的对,我也买一些盗版,最重要的原因是盗版的品种比正版多得多,我到盗版店里看到好的音乐,忍不住就会买下来,如果该碟确实好,我日后碰到正版的也会买下来收藏。 现在正版碟已经一千多张了,具体的等新的CD柜做好了之后再统计。
发表于 2003-5-9 15: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技术角度而言,CD是很难做到无损复制的,因为CD的格式决定了它的纠错手段比较弱。 而DVD则不一样,现在确实有做得不错的盗版(甚至超过了原版——比原版多了中文字幕)。但市场上还是有许多水平低下的盗版,包括用模拟技术制作的、用DV在电影院里偷拍的、在网上下载DVDRIP制作的等等,如果有可能还是应该购买原版。
发表于 2003-5-9 18: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用EAC抓轨的测试 作者-数字崇拜   本站编者按——Exact Audio Copy是本站重点推荐的一款无损音质CD抓轨软件。网友“数字崇拜”针对这款软件进行了深入的抓轨测试,得出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因此也就有了这篇文章。文中详细介绍了EAC能够做到无损抓轨的原理以及具体的测试过程,确实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优秀文章——   这两天闲来无事,作了一些抓音轨的试验,本人的机器配置如下:PII400超450,HY128M,EPOX BX3主板。使用两台CDROM:   1.Acer CD650P 50倍速,传输模式 UDMA/33   2.Samsung SC-140 40倍速,传输模式 PIO-4   使用的软件:Exact Audio Copy V0.9 Prebeta 9   实验唱片:   1.Z版 MERCURY Hi-Fi西班牙 编号434 349-2   2.D版 MERCURY Hi-Fi西班牙 盘片白底蓝字,标称贵州音像出版公司发行   测试音轨:使用Track1 BRAZILIAN SLEIGH BELLS   实验一:同一张Z版唱片在不同的CD-ROM上的多次抓取   首先在IDE2接上Acer光驱,进行三次抓取,然后关闭计算机,拆下Acer 50X的数据线,接到Samsung 40X上,进行两次抓取,关闭计算机,重新启动,进行三次抓取,关闭计算机,拆下数据线,重新接到Samsung 40X上,再进行两次抓取。在开始和更换光驱后,首先使用EAC检测光驱的特性,发现两台光驱都支持如下三个特点:   1.不缓冲音频数据(No Cache Audio Data)   2.精确流模式(Accurate Stream)   3.C2级校错(C2 error correction)   使用安全模式(Secure Mode)进行抓取,抓取前首先检测音轨之间的间隔(Gap),一次抓取完毕后关闭EAC,再重新启动EAC,检测Gap,然后进行下一次抓取。首先观察十个文件的大小,都是34,052,300字节,即272418400位。 然后使用FC/B进行二进制比较,发现所有的文件都是相同的。由此可见,使用质量好的Z版唱片,在两台CDROM上,使用EAC抓取的WAV文件是完全相同的,但这样的数据是否就是CD上原有的数据呢?这可以通过红皮书的误码率作一个模糊的概率统计,但是红皮书只是一个书面标准,并不能保证我抓取音轨的误码率就是这样,所以我采用了一个通用的数字游戏的方法。   下面简单地分析一下,为简单起见,首先只考虑其中两个文件A和B。分几种情况讨论。   1.两个文件都是正确的,这很好。   2.一个文件正确,一个文件错误,这与实验结果相矛盾。   3.两个文件都错误,但错误的位数不一样。不妨设A,B错误的位数分别为x和y x<>y,那么两个文件至少有x-y位不相同,这与实验结果相矛盾。   4.两个文件都错误,且错误的位数一样,不妨设为m(m>0),也就是说B文件也错在m个固定的位(相对A文件来说)。这种事件出现的概率是P=1/C(n,m)=m!(n-m)!/n! n=272418400。当m-n/2越大时,P越大。如果m<>n,也就是说文件不是全错的话,当m=n-1或m=1时,P最大,P=(n-1)!/n!=1/n=1/272418400=3.67e-9。扩展到十个文件,他们全部出错误,错误的位数相同,位置相同,且并非所有位全错的最大概率是(3.67e-9)^9=1.21e-76,这是什么样的小概率事件,不言而喻,我想不会比中一个几百万元的彩票的机会更大。   看来只有一种情况可能出现了,即m=n,P=1,唉,我的两台光驱读CD数据居然在所有的位上100%的出错,在红皮书的标准之下,这真是不可思意,这种误差如果是随机性的,那么其概率为1/2^272418400,不大于10e-68104600,如果是系统性的,看来又该换光驱了,不过我的光驱读软件可好好的,真是不可思议。   顺便说一下:在原先的实验中,网友在不同的光驱上抓却音轨往往不一致。但EAC为什么这么厉害呢,我摘译软件作者在文档中的若干描述,本人英文水平不高,也不是相关技术领域专家,错误在所难免。   EAC的作者Andre Wiethoff是德国多特蒙德大学计算机专业的一名学生,经常抓取和监听各种WAV文件,所以使用了许多抓音轨的软件,但令他不满意的是,这些软件只有时基误差的校正,而CDROM在抓音轨时会产生其他的误差,所以,他就萌发了开发一个完全精确的抓音轨软件的念头,这样EAC诞生了。EAC的特点如下:   抓取技术:   EAC采用三种抓取方式:安全(Secure),快速(Fast)和爆发(Burst)。在安全模式模式下,对于每一段音频数据至少读取两次,如果两次不一样,则继续读取直到有50%以上的采样是完全相同的为止,不过最多只读取82次,这样就会得到完全正确的或最佳结果,当光驱支持精确流(accurate stream)特性时可以确保这一点。如果光驱对于音频数据进行缓冲(Cache),情况就会变得复杂起来,因为后面每一次读取数据都是第一次的缓冲,是从Cache中读出的,当然是一致的。EAC通过重新初始化光驱来避免这一点。由此可见,安全模式是比较慢的。C2级错误检测是EAC采用的又一种光驱特性。光驱有C1,C2两种错误检测方法,如果在读取音频流时,发现C1和C2校验错误,那么只用读取一次就可以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光驱对以这一特性的报告可实现并非完全准确,所以为了保险,可以关闭这一选项。如果光驱支持精确流特性,且不对音频数据进行缓冲,那么EAC可以使用快速模式效果是相同的。而爆发模式不进行任何的检测和校正,只是速度快。   间隙技术:   EAC可以检测音轨之间的间隙,这种信息并非直接存储在CD上,需要进行测试,使用这种技术的一个好处是可以指明抓取的时间范围。   光驱特性自动检测技术:   上面说了,如果光驱支持支持精确流特性,C2级错误校正,且不对音频数据进行缓冲这对于音轨的抓取是非常有好处的。所以在使用EAC之前,首先要检测你自己的光驱,EAC对于精确流特性的检测是完全正确的,但对于Cache的检测并非完全准确,为保险起见,你可以假设你的光驱对音频数据进行缓冲。   音轨同步技术:   如果使用这一选项,EAC会对于相邻的音轨进行同步,以避免时基误差,这对于一些现场录音(Live Recording)特别有用。   采样偏移技术:   采样偏移(Sample Offset)技术是EAC的又一大特点,许多光驱不支持精确流特性,EAC使用这一技术有利于在进行多次抓取时,同一条音轨其数据都是一致的。有些光驱无法精确的定义起始点,所以程序指定读取第10000块(Block)时,可能读的是第9998块,但读取程序是无法发现这一点的。一般的,对于每一台光驱,都有其特定的偏移值,EAC如何适应这一点呢,作者收集了几百张常见的CD,在每张CD的特殊位置读取了一些字节,建立了一个CD特征库,如果你也正好有这个版本的CD,你就可以使用他们,通过EAC进行比较,以得到你自己的光驱的特征偏移,注意同一种CD可能有多种版本,所以你必须仔细检查CD内环的代码,当然,如果同一版本的CD,不同的碟片上的数据居然不一致的话,这种技术也就失效了。   正是因为EAC采用了这些技术,所以将音频数据抓取的正确程度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目前,它还是0.9的贝塔测试版,作者还在不断地进行努力。   文档摘译完了,我的观点是:在适当的软件(EAC)的驱动下,当然这种控制软件也可以设计成专用的芯片,廉价的CD-ROM(即使是维修过的)完全能胜任红皮书标准的音乐CD数据的读取,这与天价转盘没有什么两样,无论他们采用了什么防震措施和发烧级的元器件。前题是控制软件要足够好。   一个免费软件能够做到的事,但是为什么音响厂商们做不到这一点呢,这恐怕没有技术上的困难,只有从商业目的上来理解了,对于数字信号的正确读取,传输和复制,他们恨得要死,怕的要命,当然,这更包括各个唱片公司,反观IT厂商,对于D版的问题更多的是从法律和技术上来防范,而不是鼓吹炒作各种奇怪的概念。   实验二:同版本的D版唱片在不同的CD-ROM上的多次抓取   既然Z版唱片的问题不大,那么D版唱片呢,我找到了Hi-Fi西班牙的 一张D版,盘片白底蓝字,标称贵州音像出版公司发行,与Z版相比,印刷粗糙多了,盘片的内环和外沿都不是很平滑。同样的在两台光驱 中分别抓取了5次,其中有时还关闭了EAC的精确流选项,no cache audio 选项,即让EAC采用最保守的多次比较的方法进行抓取,结果是所有文件 的大小仍然为34,052,300字节,但是进行二进制比较时,问题来了,D版本身抓取的十个文件是完全一致的,但是与Z版相比较时,几乎100%不一样,经过分析,发现同一段的数据在两个文件中的偏移完全不同,由此可见D版还是有问题的。   由于本人是从事软件工作的,所以以上的某些观点可能不免又陷入了软件万能论的泥潭,其实也就是硬件万能论,因为许多计算机控制芯片就是在不断的固化各种软件。
发表于 2003-5-9 19: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有助于较全面地看待音乐复制(盗版)问题 软件毕竟不同与硬件。
发表于 2003-5-9 2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甚至不知道自己买的是什么版,诶, 可怜啊。 现在音像点好的少,音像点里的古典吉他是更少,音像店里好的古典吉他CD是少到可怜,基本无选择-----鸡不则事 说的就是我
发表于 2003-5-9 22: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就在于盗版无论从材料工艺任何方面来说都是相当劣质粗糙的,所以出来的质量就可想而知了。要盗张XRCD什么的肯定也不会去买张正版的回去做原盘的。 一软一硬,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啊。 可以先抓软件,原因大家都知道了,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吉他岛六弦聊斋 |人工智能

GMT+8, 2024-11-26 20:18 , Processed in 0.06309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