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岛六弦聊斋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61|回复: 0

帕海贝尔《卡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7-31 14: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ebubu.cn:8010/resource/music/YGYYZP/SYZP/GQ/kn.mp3 帕海贝尔(Johann Pachelbel): 一六五三年生于德国纽伦堡,一七O六年亦卒于纽伦堡。德国作曲 家、管风琴家,先后曾在许多地方担任过管风琴师的职位。今日在谈西洋音乐史时,常常会将帕海贝尔忽略掉,即使提到,也多半仅是说他是「数字低音时代」的管风琴大师而已,事实上他的作品曾对巴哈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其着名作品包括(众赞歌前奏)七十八首、由三把小提琴与数字低音的(D大调卡农与吉格)等。 其中以(D大调卡农与吉格)最为世人所喜爱,这首曲子堪称「数字低音时代」的代表作。首先数字低音奏出两小节的旋律,然后不断地重复(这种又称作顽固低音),高音部则于其上不断变化,这两个声部遵守着严格的对位法则,各自规律地不断往前发展,最后光辉地结束,纵观全曲,曲式虽严谨,但作曲家却能在严格的形式中作自由的变化,作曲技巧令人叹为观止,可说是巴哈以前的最高杰作之一。 曲目介绍 本曲创作时间推断是在一六七八至一六九0年之间,乐曲编制由三部小提琴、数字低音(通常由大提琴担任)组成。首先由低音乐器奏出两小节顽固低音音型(这个音型将贯串全曲),一共反覆了十八次,成为乐曲主干。接着由第一小提琴奏出主旋律,第二小提琴、第三小提琴分别相差两小节依次加入,演奏与第一小提琴完全相同的曲谱。二部小提琴以简单不过的架构发展,节奏和音量逐渐加快、加强,最后达到高潮。全曲扣人心弦,一气呵成。 卡农并非曲名,而是一种曲式,字面上意思是「轮唱」,简单的讲,就是有数个声部的旋律依次出现,交叉进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随,给人绵延不断的感觉。 最出名的卡农是十七世纪德国作曲家Johann Pachelbel (帕海贝尔, 1653-1706) 的卡农,全名是"Canon and Gigue in D"。Gigue是吉格舞曲,不知道它跳起来是啥样子,我印象里有人说它是一种Circular Dance。 帕海贝尔擅长演奏风琴,是当时最伟大的风琴作曲家。巴哈的兄长就曾是他的门下学生。 帕海贝尔穷毕生精力所写的教会音乐,在今天已少有人听。人们谈到巴洛克时期着名的作曲家时,他很少被排上名。跟他所写的那些教会音乐堂皇钜作比较,卡农曲长仅五分钟,是微不足道的小品。讽刺的是,使帕海贝尔留名后世的反而是这首卡农。 卡农旋律简单朴实,但具有精密完美的乐曲结构,充份展现对位法的魅力。乐曲中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其低音部为只有八个音符组成的同一旋律,同一旋律从头到尾重覆了28次。 帕海贝尔的卡农约作于1680年,三百年后,魅力依然不减,成为最受现代人喜爱的器乐小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吉他岛六弦聊斋 |人工智能

GMT+8, 2024-11-26 20:21 , Processed in 0.03440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