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岛六弦聊斋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85|回复: 2

第17届澳门国际音乐节之马丁·马斯季克吉他音乐会随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0-23 16: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经典圣音 指间传奇 ——第17届澳门国际音乐节之马丁·马斯季克吉他音乐会随感 文/吴连群 2003年10月20日晚8点,作为第17届澳门国际音乐节一个部分的“指间传奇——马丁·马斯季克吉他音乐会”在建于清乾隆十一年的(1746年)极具经典巴洛克建筑风格的澳门圣若瑟修院圣堂成功举行。 来自美国的捷裔古典吉他演奏家马丁·马斯季克因在世界上首次演绎卡斯泰诺佛·泰德斯科的第三吉他协奏曲《魔鬼随想曲》而一举成名。他曾在伦敦学吉他,师从约翰·杜瓦特。后与胡利安·布里姆、安德列斯·塞戈维亚在洛山矶举办过大师班。不久他开始了全球巡演,他到过美国的旧金山、洛山矶、费城、圣地亚哥、纽约;欧洲的伦敦、赫尔幸基、巴塞罗那、布拉格、慕尼黑;亚洲的中国、日本、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城市开音乐会和大师班。马丁·马斯季克在东京大学、苏格兰皇家音乐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吉隆坡艺术学院、胡志明音乐学院等院校讲课。他出版了《魔鬼随想曲》、《吉他协奏曲》等唱片。2002年他与普拉扎克四重奏合作、在里根斯堡音乐节举行音乐会;与迈阿密新世界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并在阿尔及利亚举办音乐会;在2003年演出季中,与德雷斯顿爱乐乐团合作演出皮拉佐拉的《吉他协奏曲》。 ■大师来了 早在今年9月份,我以珠海吉他研究会会长身份、和我会常务副会长肖振东等人获得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的特别邀请,并且争取到了7个出席的音乐会的名额。随后,我在中华吉他网和国内其他的吉他网站作了本次音乐会的详细的预告,珠海和广东省内的部分吉他界人士和我们相约一同前往澳门参加活动。我和肖振东都有签证,10月20日下午由珠海拱北口岸出境,大约用了半个小时通关,下午在澳门参观了一些琴行并拜会一些吉他界人士,晚上6点半左右到达演出地点,到时已有100多观众在门口等候,我在接待处得到澳门文化局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领取了演出海报和纪念品,随后出示了中华吉他网的《采访证》,工作人员为我颁发了《第17届澳门国际音乐节记者证》,凭此证就能自由的在现场进行拍摄采访。 7点半左右,在圣若瑟修院圣堂内已经聚满了来自美国、英国、韩国、香港、中国内地以及澳门本地的各界听众150多人,大家在静静地等待音乐家的出现,秩序出奇的井然。在场外,音乐节组委会架了三台摄象机,并在场外广场拉起投影设备特别为没有入场券的观众进行现场转播,大批吉他爱好者在场外通过现场转播的方式就可以欣赏整个音乐会。此时,笔者不禁对组办方周到的为民服务意识深感敬佩。 晚上8点正,在播音员用粤语、国语、英语和葡语四种语言播完音乐会须知后,随即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今天的主角——马丁·马斯季克先生满面笑容小跑着走上舞台,用手推了推眼镜,随即用英语进行了简单的问候,并将右手置于左胸,分别向正前方、左边、右边三方听众欠身致意。 马丁·马斯季克来了!“指间传奇——马丁·马斯季克吉他音乐会”开始了! ■聆听圣音 我曾在广州星海音乐厅、深圳大剧院音乐厅、上海音乐厅等专业场所欣赏过音乐会,虽然圣若瑟修院圣堂不能跟专业音乐厅比,但是看起来并未影响马丁·马斯季克先生的演奏,马丁·马斯季克不愧是大师级的演奏家,能够感觉得到琴声响起之后听众很快进入了大师的音乐中。 马丁·马斯季克先生今天穿着一件墨绿色衬衫,四五十岁的他显得很年轻。和许多吉他大师不同的是,他在演奏时不用脚凳,而是在吉他“腰部”固定了一个金属架,演奏时架子架在左大腿上,架子则托住吉他,以使吉他的高度状态可以和踩脚凳时的状态尽量相近。另外,在琴头上固定了一个电子调音器,大师不时用它来进行调音。 马丁·马斯季克先生今天演奏的第一首曲目是由德国琉特琴大师怀斯作曲、奥地利吉他演奏家卡尔·伊特改编的《洛菊伯爵夫人陵墓》。怀斯(1688-1750)是和巴赫同时代的音乐家,他的作品主要是为琉特琴所作,并采用当时的曲式——奏鸣曲、组曲和协奏曲。现今他的作品主要是以吉他改编曲的形式为世人所熟悉。马丁·马斯季克在演奏该曲时应该是很得心应手的,只是可能是刚下飞机不到一小时就进入演出的缘故,他开始时有点状态不佳,一首曲子弹完已是满额汗水。但是其后不久他便进入状态,演奏时表情非常丰富,和国内一些吉他演奏家一副严肃的面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一会儿鼓着鳃邦吐气、一会儿对着听众发电眼、一会儿还象淘气的孩子一样做个鬼脸……真让人难以想象他是如何把古典音乐演绎的如此活泼生动! 下半场,马丁·马斯季克先生演奏了意大利作曲家卡斯泰诺佛·泰德斯科(1895-1968)创作于1936年的《魔鬼随想曲》,这是一首简洁的单乐章作品,它以高超的艺术风格吸引着听众进入如歌般的行板乐段、谐墟曲以及活泼乐段,音乐在大师的指间四散开去,乐曲变化多端,令听者匪夷所思、不可想象。本曲的副题为“敬献帕格尼尼”,据说帕格尼尼所以有非凡的演奏才能是得自魔鬼的传授,这一传授也就是本曲标题称作“魔鬼”的由来。《魔鬼随想曲》令人不禁回忆起十九世纪小提琴家兼作曲家帕格尼尼令人惊讶的艺术天才!可惜的是,这首曲子的谱子在国内很少有见,也少有演奏家弹起该曲。 其后还演奏了塔雷加的《阿拉伯随想曲》、阿尔贝尼茨的《阿斯图利亚斯的传奇》等曲目,可能是这两首曲子比较熟的缘故,每每曲终听众都长时间鼓掌,马丁·马斯季克先生每逢听众热情鼓掌便起身站到椅子旁边将右手置于左胸向三方听众欠身致意,然后再回到椅子上继续演奏,给人留下了很绅士的印象。 ■弦外之音 我看过很多国外演奏家如安格尔·洛美罗、福田进一、铃木严等的现场音乐会,说真的,我不认为他们在技术上有太大的差异,但是马丁·马斯季克先生对待古典音乐或者说严肃音乐活泼的全新演绎方式确实让人耳目一新。借此机会,不妨将在“指间传奇——马丁·马斯季克吉他音乐会”上看到的一些有意思的情节与大家分享。首先是大师的尴尬,音乐会上半场在他演奏《西班牙组曲》时,组曲总共有六首短舞曲,每曲中间的稍微停顿是不能鼓掌的,听众一直很配合,可是到了第五首《帕拉第耶斯舞曲》结束大师正准备进入第六首曲目时大家的掌声突然雷鸣,把大师给吓了一跳,他连忙伸双手摇摆示意不要掌声,这时大家面面相觑。还有就是演出中间有位漂亮的小姐给马丁·马斯季克先生送鲜花,大师接过鲜花之后立即用右手半抱住小姐并在她的秀发上深情的来了个法式的罗曼帝克之吻,这下底下观众的掌声越鼓越起劲,还迎来一阵开心的笑声,只见献花的小姐脸都红了,大师却做了个鬼脸好象一脸无辜。就这样,大家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享受着古典吉他的无穷魅力。 马丁·马斯季克很招听众喜爱,演出结束之后在听众掌声的盛情下他又两度加演,这时他已是湿透半件上衣,让人非常佩服他的敬业认真。 在我返回珠海的一路上,我为马丁·马斯季克以其独有的方式和魅力为我们献演了一批扣人心弦的曲目并由此带来的一种全新的演绎理念而高兴满怀;我因澳门政府各界为市民创造各种条件接触享受高雅艺术以及为城市家园的文化魅力的提高不遗余力而羡慕不已;我真的在心里默默的祈祷我们中国内地的吉他事业也可以有这样的一天——我们的吉他界的整体水平有更大的突破和进展,有更多的真正的吉他大师来为我们演奏,有更多的机会创造出我们的吉他文化、城市文化…… 2003年10月22日于珠海 中华吉他网www.zhguitar.com
发表于 2003-10-23 16: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謝謝老吳的精彩文章,歡迎多來六弦聊齋。
发表于 2003-10-23 21: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期待下一篇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吉他岛六弦聊斋 |人工智能

GMT+8, 2024-11-27 08:48 , Processed in 0.03707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