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岛六弦聊斋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p1931young

[讨论]有關河野賢(KOHNO)的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19 21: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Tim在2005-11-19 20:19:51的发言: 不用等太久,我今天看了这把国产琴, 真是让我惊讶。这把琴的用料和造工可以媲美国外美金5000-7000的琴。看看琴空周围的木纹,行家就知我讲啥! 赞!
Tim太不厚道了,这么好的琴,怎么可以和那么便宜的琴比?看看琴空周围的木纹,行家一看,怎么也值50000到70000美金啊。比西班牙琴强多了,比如那个安什么的。 小声问一声:“琴空周围”是何意啊?
Tim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5-11-19 2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5-11-19 21: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我不是行家,但我不会装行家,而且是还装得太不像的那种:)
发表于 2005-11-19 22: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吉他做得好未必就有儒家风范,儒家思想我虽一知半解,但我知儒家思想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可取的一面。个人认为做任何事特别是艺术方面要有所成就,智商高就不用说了,这里面情商又特别重要!如果一个智商高但情商不高的人,要有大成就(主要指艺术方面)我觉得很难。再说外国虽有崇尚儒家思想的,但那么多外国优秀制琴大师了解儒家思想的有几人?有儒家风范的又有几人?
发表于 2005-11-19 23: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河野先生的吉他我有幸弹过几把,虽然那种甜美的声音不是我最喜欢的,但是他的作品无疑是世界一流的。 我们总是希望一位优秀的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位人格完美的人,但是我认为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性。否则,舒伯特和斯美塔纳就不应该因梅毒而死。大家还是将焦点放在作品本身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19 23:12:25编辑过]
发表于 2005-11-19 23: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钥匙扣在2005-11-19 20:34:08的发言: 琴孔周围的木纹怎么看啊,我对好琴可一窍不通,只知道贵的,肯定好。。。哈哈。
外观可以用来欣赏,吉他的外观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但是外观不能用来作为评定吉他优劣的唯一标准。事实上,用外观来评价吉他的声音品质是很危险的。 而且,贵的,不不然就是好的……
发表于 2005-11-20 1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君如梅在2005-11-19 22:29:44的发言: 我觉得吉他做得好未必就有儒家风范,儒家思想我虽一知半解,但我知儒家思想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可取的一面。个人认为做任何事特别是艺术方面要有所成就,智商高就不用说了,这里面情商又特别重要!如果一个智商高但情商不高的人,要有大成就(主要指艺术方面)我觉得很难。再说外国虽有崇尚儒家思想的,但那么多外国优秀制琴大师了解儒家思想的有几人?有儒家风范的又有几人?
在日本、南韓,他們制琴音色中都透出儒家文化的底蘊,我個人是這樣認為的,例如,琴的音色取向會有別西方制琴音色,日本琴、韓國琴的音色中就夾帶這種文化的底。 你聽聽他們的琴的音色總是類似東方、西方文化的混合物產生的。他們不肯完全認同西方的,可是又迷戀著本國傳統文化,以前在msn聊天室認識一位插花的女士,她說是,日本人插花做作,不像西洋插花藝術充滿了自然美,制琴也有意無意顯示了這種傾向。 中國儒家文化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了,學西方學的不像,學日韓制琴同樣也學的不像,要把西方音樂藝術的精髓引入中國,就得完全從他們的角度上全盤思考制琴, 日本琴、韓國琴里就夾帶了儒家的底蘊,中國的我看,儒家傳統也沒法、西方的也學不會,還得再等,倒是有聽一個傳說,中國的制琴家可能學日韓琴的音色取向居多,以前就和一些網友談論過這些問題,只是偷偷的私下討論,沒有在外面公開談,反正我只是聽聽聲音而已。 我看,中國制琴真的很難,你留意看西方的制琴師,一些人不彈琴、但他們很懂音樂,總是站在一個很高的欣賞能力的層次上看待聲音的取向的,這種層次就在他們的生活里、信仰里支撐著。 我自己一些日韓琴,質量很好,很精細,可做來做去就是沒西方人制作的那種風格,不像,就差這麼一點點。 前幾天看有線電視,正說著一個國家的小島,我看的不知頭不知尾的,是那個國家現在都不能肯定,看電視上的人的樣貌像是菲律賓這一類的,說是當年西班牙佔領了其中一個小島,從此,這個島上的人學會了制琴,做的吉他也很精美,很多外國遊客會買上一支,音色怎樣實在不知道,總之大提琴也做,最小的尤加里里也做,小的吉他也做,純手工的。制琴,到了音色的關鍵取向時,就決定了制琴師本身的文化底蘊,那個島國炎熱的天氣,性格上的開朗,制出的琴定然夾帶島國熱情風格。 一種外國文化對島國的入侵,帶來了制琴業,如果一種外國制琴文化對中國的入侵,教會了中國人制琴,那以后他的琴的音色可能會嚐試在這種音色取向中,有意或無意的注入自己的文化。 我自己看,日本琴的音色、韓國琴的音色就是這樣的情形。我不反對有加入儒家傳統文化底蘊的音色取向,有一天,儒家傳統文化在中國又在興趣了,人們又會更加迷戀傳統曲子,這時,自然又產生了類似日本琴和韓國琴的風格,日本和韓國正是儒家傳統文化的繼承者。 做一把琴并不難,做一把好琴只要你肯努力的去學仍然能做到,做一把讓人傾慕的名琴,當然制琴師的名聲己經相當有影響了,琴已帶有他的個人的音色取向,這個人做的才是一把名琴啊!
发表于 2005-11-20 14: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钥匙扣在2005-11-19 20:32:01的发言: [quote]以下是引用Zinc在2005-11-19 20:24:07的发言: 怎么又是方仁俊的琴~
应该说,在国内,只有方仁俊能做出这么好的琴。。。。 ps:不知道我说得对不对,个人意见而已。 [/quote] 方先生确实是国内制作业内的佼佼者。钥匙扣兄认为“只有”他能做出“这么好的琴“,则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 制作无法比第一还是第二,国际上那么多制作大家也无人可以给他们排座次,事实上也没有这个必要。 言归正传,继续讨论楼主的话题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20 18:31:07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1 14: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同好是PO此琴的目的,還是不少人有兴趣,12月我在訪友後再PO一支#50琴與各位分享. 我認为,我囯制琴家,可學習日本或南韓制琴手工的精細及用心. 如此未來才可登囯際舞台,近期的外囯新聞認為中囯於2017年会成為世界第一経済強囯, ,相信那時我囯制琴或許亦可成為囯際一鱗角.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21 17:28:12编辑过]
发表于 2005-11-21 19: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p1931young在2005-11-21 14:50:13的发言: 分享同好是PO此琴的目的,還是不少人有兴趣,12月我在訪友後再PO一支#50琴與各位分享. 我認为,我囯制琴家,可學習日本或南韓制琴手工的精細及用心. 如此未來才可登囯際舞台,近期的外囯新聞認為中囯於2017年会成為世界第一経済強囯, ,相信那時我囯制琴或許亦可成為囯際一鱗角.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21 17:28:12编辑过]
不是這樣考慮的,真的,我想的不是這樣,我想的是音色的取向。做工是否精細,那是制琴者的問題,是那音色,會不會又走向日韓琴的路子。 澳洲或許是地理上的關係,產生的文化已不同司法制度上的英聯邦制,這種獨特的地理位置,讓他們成功產生了現代琴的代表,雖然也有傳統名琴,但已讓現代琴成功的代表了他們制琴業的龍頭,幾乎成了澳洲的像征之一。 但不少人抨擊,這一類琴的聲音如果演奏巴哈這一類音樂家的作品,總是缺少了一股氣氛,不像不象,少了點東西。 中國制琴怎樣都沒聽說過,國際上的評價怎樣,真的太少了。還是一句話,用心做吧。 日韓琴已經成功走出了一條路子,中國再走這條路,恐怕真的失去真正的風格,多沒面子喲!相對於現在日漸汪盛的民族主義 經濟上真的和制琴沒多大的關係,會有一點,但這制琴表現出的是制琴者自身的聲音取向和其民族的文化底蘊,最好就是讓個中國人去外國制琴坊學上幾年,學到能用自己的聲音來讓演奏家、欣賞者認同了,再帶回國內吧。 至於說日韓琴的風格,我說中國人最好不要去學了,不如學澳洲琴的風格好了,日韓聲國際上是有一番地位了,但接受的人仍然有些不自在,比如說,攝影吧,很多攝影家都不用日本相機和鏡頭,寧可買德國的相機,為什麼,膠片是一樣、相紙也一樣,機器也一樣,就是看不慣日本相機拍出來的那種有點做作的色調,是否喜歡是個人的事,但他們己經形成自己的風格,批評也好,贊揚也好,總之不會少人買。 又說音響,同樣也是這樣的結果。做的電飯煲、保溫平上的花飾,都有自己的風格呢。這可能說的太遠了,連電視機的畫面都是,他們的文化己深深的入侵中國現代文化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吉他岛六弦聊斋 |人工智能

GMT+8, 2024-11-28 08:22 , Processed in 0.04362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