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岛六弦聊斋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ndyxuan

[建议]北京琴友聚会啦, PETER届时出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17 15: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喜欢定琴。有时也担心,因为并不是每一把做出来的都是好琴。亲自试弹又没那么多机会。矛盾! 看来只好随缘!
发表于 2010-5-17 15: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遗憾,因为儿子发高烧错过了这场聚会,也错过了跟PETER见面的机会。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够与PETER再相聚吧。
 楼主| 发表于 2010-5-18 0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次,很高兴PETER能来北京。认识PETER已经很久了。是从我买AA15开始的,后来还到厦门旅游,当时得到了PETER的大力款待,还结识了几位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朋友。而且有一位,这次还在北京再次相遇。说起到北京,也说了很久。终于在我的琴到了之后,PETER如约而至。 这次的聚会有个小插曲,当我从T3接上PETER的时候,太关注带来的两把琴。以至于我把我的相机放在行李车上忘了带走。当车子离开机场都快到四环的时候,才突然想起相机没拿。掉头再到机场,我一直已经以为相机早被拿走了,正在想该如何和老婆交待的时候,才发现,相机还在行李车上,哪怕原来的车位上已经停了一辆新车。这次的意外以PETER给带来的好运告一段落,同时也让我们在这几天里都绷紧了神经,随时提醒对方,别忘了手机,相机。
发表于 2010-5-18 13: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和Andy、Vincent认识很多年了,也都在厦门见过面,但是一直没到北京回访,这次正好有两把吉他要带过去,就利用周末时间过去拜访他们和其他有联系但未曾谋面的琴友。 说起来我比Andy和Vincent年长不少,但是平常交往我总觉得他们都非常成熟、稳重,从来不觉得他们因为比较年轻而缺乏阅历。两位除了是铁杆吉他爱好者外,事业也都卓有成绩。而他们的爱好也不仅仅局限于吉他,事实上我们平常聊的话题比吉他广泛得多。 Vincent的办公室就像个文化沙龙,和印象中的IT公司大相径庭。许多年轻人聚在一起交流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心得。功夫在诗外,或许这样才能塑造第一流的IT人才吧。 周六的聚会大约有10来位琴友参加。除了Vincent和Andy,还有中央音乐学院毕业的陈海龙老师以及他的几位学生、制作迷老焦、曾就读于中音,后又到韩国学习大提琴的的卢雪松、葛路路、饶里(007)、我的堂兄方鸣等琴友。遗憾的是有几位熟悉的琴友当天有事未能参加,我这次去的匆忙,也没联系更多的琴友,一切交给东道主安排。 当天有3把好琴,除了我带过去的Stenzel、Nowak,还有Vincent的Meneghelli,因此活动的主题自然就是品琴了。我第一次弹Meneghelli,印象很好,颇有Romanillos的特质,手感也非常舒适。Stenzel和Nowak在琴友们的手中传递着,弹奏着。面对这两把大名鼎鼎的吉他,大家都显得很兴奋。 一位琴友问了我一个比较难回答的问题:“好琴的特点是什么,除了价位高之外。”这个问题我在我的书中用了三四万字来解释,当天不可能说得那么详细,我只说了一句:“好琴就是当你的心中对它有期望时,它也能满足你的期望的乐器。”我的意思是,要鉴赏一把好琴,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好琴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它能哪些方面帮助演奏者,只有这样,才能去鉴赏它,认识它的价值。我还特别提到,要鉴赏好琴,必须要有较好的发音方法。这两把琴在十几位琴友手中发出了截然不同的声音,如果把这些声音录下来,那么听者可能会得出这么一个结论:有些琴很好,有些琴则不是那么理想。其实琴还是一样的琴,不一样的只是发音的方法。我借这个机会跟琴友们交流了我对吉他发音的理解并做了些示范。我要吉他既能发出丝绸般的歌唱性声音,也要有电光石火般的光泽与力量。在制作没有问题的情况下,要实现这些声音,就取决于演奏了。我个人认为发音更多是一种想法也不仅仅是一种技法。 Stenzel和Nowak的声音取向有较大的不同,琴友中有Stenzel的忠实拥护者,也有Nowak的fans,卢雪松和葛路路就更青睐Nowak的声音。其实这两把琴的结构、材料大同小异,但是经由不同的制作家制作出来,结果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吉他设计图纸就像乐谱,只是一些基本信息,要完美地再现,还需要制作者和演奏者的经验、技巧以及领悟力。而材料对于一把优秀的吉他而言固然重要,但是它更像书画家手中的文房四宝。再好的笔墨、宣纸,凡夫俗子所作的都不值钱,而像傅抱石、张大千这等名家在同样的材料上一出手,便是价值连城的艺术杰作了。我还顺便拿出了一把西班牙Aparicio作坊制作的面单吉他AA50做了一些示范,如果要比音量,名琴比这把面单的未必大得了多少,但是从声音的均衡性、深度、动态等方面来审视,这把AA50就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了。因此如果仅仅以音量来鉴赏吉他,其结果可能会有较大的偏差。 几位琴友的演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卢雪松是难得的青年才俊,他的音乐充满个性和灵性,这可能得益于他对流行音乐和弓弦乐器的研究。陈海龙老师的演奏细腻而有乐感,虽然当天比较热闹,但是他的音乐仍能从噪音中飘然而出打动听众。Vincent的演奏和上次我见到的简直判若两人,着实有些“范儿”,演奏巴赫的Giga毫不含糊。葛路路虽然有点紧张,但是演奏功底还是可以看的出来。老焦更多地是以制作家的角度来审视这两把吉他。Andy有些耍无赖,就是不露一手,所以我也没法评价啦!:-) 这是一个非常愉快而又充实的聚会。承Andy的盛情,聚会结束后又安排到一家著名饭店的大包间,边吃饭边交流。 Andy、Vincent和我堂兄的老师,中央音乐学院吉他专业毕业的高蕊老师也加入到我们的餐会中。席间,她为我们演奏了许多乐曲,别看小姑娘清瘦清瘦的,吉他在她手里爆发出来的能量并非常人能比。到北京之前我已经跟Andy、Vincent说好了我不弹琴,因为实在太久没练琴,怕让大家失望,但在这么好的氛围下,我还是斗胆献丑了,尽兴弹了几首曲子,让各位方家见笑了。 最后,要感谢Andy和Vincent的热情接待,虽然北京和厦门间隔2000公里,但是却让我感觉回到了另一个家。我期待着下次见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18 13:45:00编辑过]
发表于 2010-5-18 14: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105181421220628.jpg 20105181425773269.jpg 20105181431283119.jpg 20105181433523150.jpg 20105181441514745.jpg 20105181442783388.jpg 20105181444159586.jpg 20105181445171420.jpg 20105181452528826.jpg
发表于 2010-5-18 14: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105181473350601.jpg 20105181474579983.jpg 2010518148657824.jpg 20105181483840636.jpg 2010518149018823.jpg 20105181492338396.jpg 20105181493337940.jpg 20105181495140000.jpg 201051814101189647.jpg 201051814104249234.jpg 20105181411073201.jpg
发表于 2010-5-18 15: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聚会时间还是太短,下次有机会要重点考察一下Stenzel 的指板设计。
发表于 2010-5-18 16: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admin在2010-5-18 13:08:21的发言: 和Andy、Vincent认识很多年了,也都在厦门见过面,但是一直没到北京回访,这次正好有两把吉他要带过去,就利用周末时间过去拜访他们和其他有联系但未曾谋面的琴友。 说起来我比Andy和Vincent年长不少,但是平常交往我总觉得他们都非常成熟、稳重,从来不觉得他们因为比较年轻而缺乏阅历。两位除了是铁杆吉他爱好者外,事业也都卓有成绩。而他们的爱好也不仅仅局限于吉他,事实上我们平常聊的话题比吉他广泛得多。 Vincent的办公室就像个文化沙龙,和印象中的IT公司大相径庭。许多年轻人聚在一起交流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心得。功夫在诗外,或许这样才能塑造第一流的IT人才吧。 周六的聚会大约有10来位琴友参加。除了Vincent和Andy,还有中央音乐学院毕业的陈海龙老师以及他的几位学生、制作迷老焦、曾就读于中音,后又到韩国学习大提琴的的卢雪松、葛路路、饶里(007)、我的堂兄方鸣等琴友。遗憾的是有几位熟悉的琴友当天有事未能参加,我这次去的匆忙,也没联系更多的琴友,一切交给东道主安排。 当天有3把好琴,除了我带过去的Stenzel、Nowak,还有Vincent的Meneghelli,因此活动的主题自然就是品琴了。我第一次弹Meneghelli,印象很好,颇有Romanillos的特质,手感也非常舒适。Stenzel和Nowak在琴友们的手中传递着,弹奏着。面对这两把大名鼎鼎的吉他,大家都显得很兴奋。 一位琴友问了我一个比较难回答的问题:“好琴的特点是什么,除了价位高之外。”这个问题我在我的书中用了三四万字来解释,当天不可能说得那么详细,我只说了一句:“好琴就是当你的心中对它有期望时,它也能满足你的期望的乐器。”我的意思是,要鉴赏一把好琴,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好琴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它能哪些方面帮助演奏者,只有这样,才能去鉴赏它,认识它的价值。我还特别提到,要鉴赏好琴,必须要有较好的发音方法。这两把琴在十几位琴友手中发出了截然不同的声音,如果把这些声音录下来,那么听者可能会得出这么一个结论:有些琴很好,有些琴则不是那么理想。其实琴还是一样的琴,不一样的只是发音的方法。我借这个机会跟琴友们交流了我对吉他发音的理解并做了些示范。我要吉他既能发出丝绸般的歌唱性声音,也要有电光石火般的光泽与力量。在制作没有问题的情况下,要实现这些声音,就取决于演奏了。我个人认为发音更多是一种想法也不仅仅是一种技法。 Stenzel和Nowak的声音取向有较大的不同,琴友中有Stenzel的忠实拥护者,也有Nowak的fans,卢雪松和葛路路就更青睐Nowak的声音。其实这两把琴的结构、材料大同小异,但是经由不同的制作家制作出来,结果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吉他设计图纸就像乐谱,只是一些基本信息,要完美地再现,还需要制作者和演奏者的经验、技巧以及领悟力。而材料对于一把优秀的吉他而言固然重要,但是它更像书画家手中的文房四宝。再好的笔墨、宣纸,凡夫俗子所作的都不值钱,而像傅抱石、张大千这等名家在同样的材料上一出手,便是价值连城的艺术杰作了。我还顺便拿出了一把西班牙Aparicio作坊制作的面单吉他AA50做了一些示范,如果要比音量,名琴比这把面单的未必大得了多少,但是从声音的均衡性、深度、动态等方面来审视,这把AA50就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了。因此如果仅仅以音量来鉴赏吉他,其结果可能会有较大的偏差。 几位琴友的演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卢雪松是难得的青年才俊,他的音乐充满个性和灵性,这可能得益于他对流行音乐和弓弦乐器的研究。陈海龙老师的演奏细腻而有乐感,虽然当天比较热闹,但是他的音乐仍能从噪音中飘然而出打动听众。Vincent的演奏和上次我见到的简直判若两人,着实有些“范儿”,演奏巴赫的Giga毫不含糊。葛路路虽然有点紧张,但是演奏功底还是可以看的出来。老焦更多地是以制作家的角度来审视这两把吉他。Andy有些耍无赖,就是不露一手,所以我也没法评价啦!:-) 这是一个非常愉快而又充实的聚会。承Andy的盛情,聚会结束后又安排到一家著名饭店的大包间,边吃饭边交流。 Andy、Vincent和我堂兄的老师,中央音乐学院吉他专业毕业的高蕊老师也加入到我们的餐会中。席间,她为我们演奏了许多乐曲,别看小姑娘清瘦清瘦的,吉他在她手里爆发出来的能量并非常人能比。到北京之前我已经跟Andy、Vincent说好了我不弹琴,因为实在太久没练琴,怕让大家失望,但在这么好的氛围下,我还是斗胆献丑了,尽兴弹了几首曲子,让各位方家见笑了。 最后,要感谢Andy和Vincent的热情接待,虽然北京和厦门间隔2000公里,但是却让我感觉回到了另一个家。我期待着下次见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18 13:45:00编辑过]
非常感谢方老师抽出时间到北京来,无论是发音方法,吉他鉴赏还是为人处世,大家都从方老师身上学到了不少, 希望以后能有跟多的这样的机会. 还要借此,对我的老师高蕊女士表示感谢。回想当初到厦门拜访方老师的时候,已经停琴五年了,弹得一塌糊涂。后来在高老师的指导下,总算有些样子了。
发表于 2010-5-18 17: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我们组团去厦门吧
发表于 2010-5-18 17: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R.Dyens在2010-5-18 17:04:07的发言: 我看我们组团去厦门吧
非常欢迎,我这里常年琴友不断,很开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吉他岛六弦聊斋 |人工智能

GMT+8, 2024-11-30 18:48 , Processed in 0.04878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