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岛六弦聊斋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自晓三尉

哲学和吉他制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8 15: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Thales兄好文!!! 赞!!! 对西方哲学的见解非常精辟! 言归正传,我认为传统托列士吉他的设计并非像威廉斯所说没有斯莫曼型吉他的设计科学。 两种都是科学的设计。托列士的音梁设计适合较窄小的音板,同时音板厚度不能太薄; 斯莫曼型由于使用了更密集的音梁设计,可以允许较薄而宽大的音板,利用那些音梁,照样可以将振动传递至宽阔面板的各处。。。 斯莫曼的新设计获得了一些品质,也损失了一些品质,并没有在方方面面上完全压倒传统吉他。。。 像上次新加坡吉他艺术节,给我印象最深的吉他反而是一把琴体较窄小的仿托列士吉他,而不是斯莫曼吉他。。。
发表于 2005-1-28 16: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Thales兄解释得很全面。 另外Thales兄或许并不了解大陆的教育情况。从高中开始学生便被灌输“变味”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另外还有断章取义、重新改造过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内容体例呆板乏味不说,整本“哲学”教科书一副惟“马”独尊的架势,对于其他流派理论不是归为唯心、形而上,就是机械唯物等(是指马克思之前的黑格尔、费尔巴赫及更早的,同时代及以后的根本支字未提)。按书上的意思,辨唯主义哲学是理解、解释世间百态万物的万灵学说。其他的一切都是不够完善不够科学的。一方面将其神化,同时又将其世俗化。这使得学生一开始就对哲学产生了错误的观念。或是以为这就是所谓哲学的一切;或同时又将学生可能对哲学的产生的兴趣打的粉碎。 这种教材及教学的一大特色就是使得学生会经常不自觉地“运用”书上的“原理”来解释现实生活现象(考试时的论述题大都是此种类型)。比如“请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来解释古典吉他制作”这道题目,除了“新旧事物”这个知识点外,还可以用“制作吉他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运动、联系的眼光看待吉他制作”等等,只要能自圆其说既可,这样得分点就多了。 往后还有马义、毛概、邓论,大学你也逃不掉。考硕士时来门政治(全世界所仅见,中国特色;朝鲜不知要不要考),专业再好也得乖乖地去... 或许深受其苦夸张了些,Thales兄如有兴趣可以找来看看。:)
发表于 2005-1-28 19: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我觉得最好不要拿进化论的观点来评论文化…… 比较音乐学发展中期,分为了两个主要的流派,一是柏林学派,另一是美国学派。 柏林学派的最基本观点是用进化论的角度来衡量音乐,所有弱势民族的文化,最终会发展到向西方一样的高度。想想这是可怕的,全世界最终的文化会归于统一……人们整天享受着一种文化……想找其他的文化都找不到……是件多么可怕的事呀! 美国学派在这方面是坚决反对的,他们认为没个文化的产生与当地所出经济生活方式有必然联系,所以不能把文化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要保持多元化。但弱势文化会受强势文化的影响是必然的。 个人认为应保持文化的多元化而努力。
发表于 2005-1-28 23: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期望兄這個意見挺好! 我突然想到我以前寫過一篇報告 如下我分次數上來:線在我覺得有很多需要在加以修正 不過有些意見還是可以提出來給大家參考 .................................................. 序言: 「人」---他在追求著什麼呢?這一個詢問來自於每一個人所應發問的問題,這個「人」乃是問題的核心。而「文化」則是由人產生諸多的相應領域之活動總稱。 從個人的日常生計到左右歷史的經世濟民的大事;從物理學對極小分子的研究到天地萬物的浩瀚無垠;從中國哲人的人性自我完滿、練氣修行之法、到內聖外王之道。<周易繫辭>下:「古者包跴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這正代表著中國哲學思考的方法與其境界的對應關係。由西方哲學角度來看,西方思想的純粹求知慾、神秘的自我體驗、求知以實用;此外,還有各文化藝術之內外追求。這一切共同構築了人類偉大思想的寶庫,其中我們可觀察出之間的相異、相似、而或相互補足之處,在各內容領域上共同填補對方的缺憾。 這些不同文明就其最大的共通點,莫過於這場人類歷史大劇場的各角色,也就是所有各不同文化或地域的人。在此,我們不襟會問:「這不同文明之間,是否已經具有因著作為人這根本的初始條件,而具備彼此的關連性呢?」若沒有聯繫,是不可能成立的。畢竟,作為「人」這一共同模式不可否定。因為他是個初始條件,也就是說,從第一個人到第二個人出現,就已經具備了共同之處了,不過人倒是可以透過不同的進路來獲取與追求。那麼,「這當中的關連性又是怎樣的呢?」 人可透過不同的管道來做追求的活動,因此有著各自不同的外在經驗。於是,我們的問題將必須由外在經驗的層次(各文化外在經驗可已有差異),轉向內在的體認來探討了。因為以外在經驗來聯繫不同文化層面,是缺乏其共通的基礎的。 以下簡短的導引試著從西方心理學、社會學之觀點切入,並說明西方科學與哲學之下的世界觀,與其對近代時期以來哲學的影響,以及在大眾觀點所持有的常識下所導致的末落與契機,進而人性要求一個超越個別學科且整合各學科的更高觀點,也就是這個具有更高觀點的「整全性觀點」。 以社會、心理角度反省實用常識之限制: 歷史的進步,是由人透過詢問、洞察、選擇等方法,而逐漸累積具有遠見的觀念、更高觀點、以及排解困境的洞察與理想,並將其實現在社會中,形成人類在物質與精神文明上的提升。而歷史的倒退,則是指那些具有遠見的洞察與理想,因受到常識普遍偏執的阻礙,無法在社會中實現,以致阻礙了進步。之所以倒退,乃是由於偏執。團體因為團體偏執而裹足不前,社會因了普遍偏執而固步自封。我們可思考許多過去中外聖賢的理想,也因著未受重視而被偏執性的常識所取代的例子。例如:孔子、蘇格拉底…等。人類文明一旦停滯不前,就自然退步,甚至末落。所以歷史的倒退情況,意謂著人類因普遍偏執而拒絕具有遠見的的洞察與理想。有一些偏執起初來自於少數人的古怪思想,繼而被政客媒體擴散於社會,人們因而被誤導,形成長期性的惡性循環 ,甚至引發衝突與戰爭。例如:種族歧視問題,不同種族站在各自立場可自圓其說,若無更高觀點之洞察,則其衝突不可避免,而產生爭鬥,甚至戰爭。則此種族自然陷入長期的末落文明,更甚著,將導致兩敗俱傷而毀滅。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以及小說中,也常提及兩部族之長期衝突,最後由下一代年輕人相愛聯姻而形成的更高觀點而化解的事,否則就形成無法挽回的悲劇,兩家族更加仇視。 實用常識需受平正理智的引導,因為常識自己並無能力選擇其嚮導。一旦實用常識干欲人理智的高度運用,則使歷史倒退、社會腐化,因而普遍偏執堵塞了更高觀點的呈現,封閉了改進的契機,使人類文明陷入長期的末落。其沒落具有多項特徵:如社會狀況不斷惡化,因為人們繼續地排拒合時宜又有效的概念與方法,於是社會失去新思想的力量,進步的動力反被停滯不前、緩慢行事的現象所取代。 其次,平正中立的理智越來越與社會格格不入,甚至被譏笑。於是文化退縮至象牙塔之中,宗教只成為內心的修養,哲學也被視為重聽不中用的思考遊戲。但是,若社會的實際生活能配合理性的提示,則能將文化、宗教、哲學與社會生活聯繫起來。但可惜的是,社會所採取的乃是謬誤、非理性、並且每況愈下,這種現象我們可稱之為「社會的荒謬」(Social Surd)。更甚者,人們為適應非理性狀況,還相繼孕育「更低觀點」,並且一個比一個非理性。其補救之法,乃是去尋獲一個「更高觀點」,光是實用常識、科技、經濟的貢獻是無濟於事的。「更高觀點」的任務,是去發現、擴充、承認理智的內在準則,並以此理性準則來應用作為道德之基礎。 人類為救時弊,要求一更高觀點。我們可從經驗之中獲得洞察,並以累積的洞察引伸出更高觀點,此更高觀點的洞察必須能夠按平正理智做規範,來辨別「進步」與「倒退」;「自由」與「偏執」。可是一個經受普遍偏執所奴役的文化將失去其應有的批判力。 一個原有未受腐蝕的文化應當是超越實用層面,也就是超越資本、科技、經濟、國家;文化可以超出實用層面去歌頌或詠歎其中的成敗得失;文化能夠去批判資本、政治、經濟、科技;有文化意謂著:人類有能力去發問、反省、並為理智取得圓滿的答案、向人的心靈說話。人們能夠靜下來觀察自己所演的戲劇,然而亦有能力去觀察並批判實用層面上的政治、經濟、科技的景況,並懂得去對這些文化活動表達取笑、讚賞等感受;此外,文化能夠提供藝術、哲學、文學一個表現的管道,因為他們超出實際的用途,因此他們具有諷喻的能力,並成為實用層面的批判反省者。起初,少數人提出錯誤的思想,繼而被政客、傳播界擴散,這使一般老百姓不知不覺地受到蒙蔽。於是文化漸受偏執所限,不再對資本、科技、政治、經濟做出公平嚴正的批判。由此,文化越來越實用化,成為科技、政治、經濟的工具,文化一旦墮落至實用層面並缺乏批判力,即是走向滅亡的文化。我們可以觀察現今的社會,不論哪一個國家不都正陷入這樣的危機嗎?
发表于 2005-1-28 23: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當代哲學及其研究所面臨的困境 1.差異與系統化之對立 由於時代的進展、科學的進步,導致許多專業學科越分越細,甚至到了無法重新建構為一整體的景況。為了能應映眾多的分類結構,必須建立一套整體性的聯繫結構,這就是系統化愈形重要的理由。但是,所謂的「一致化」卻會導致另一重問題,也就是個別體系與個別存在的差異被要求到必須犧牲自我之一部分而迎向團體。例如:全球化的危機,是個別文化或領域其獨特性愈形被淘汰化而流落為少數人所堅持。而巨大數量的一體性,則塑造了社會愈來愈少的變異性,強勢文化取代弱勢文化、少數觀點在其面臨的壓力下亦不得不陷入一時的屈服狀態,以致此點被誤認為是文化上的進化論。 我認為全球化固然有其危機存在,但的確亦有著許多的優點。例如:思想交流更加迅速,而既有團體又為釀造更大文明而會容許多元化的形式存在。事實上,全球化與多元化是並列存在的,但是我們可以在此提出一項原則:那就是既屬公共領域的事物,必須依照多數的要求,並給予所有的個體與尊重、及其適度的自由抉擇。例如:集會討論、議會進行,若給予太多的自由將導致混亂。如:台灣的議會。 至於有些領域則必須維持其差異性,與各文明的傳統性。這正可呈現出多元化的色彩。例如:藝術領域。藝術領域若是要求太多的規則性,那麼就易流於枯燥的制式藝術,這樣的藝術已經不是真正的藝術了。 由上,我們可以參考法國哲學中,後現代主義與新馬克斯主義的對話、批判中看出。利奧塔(Jean-Franqois Lyotard)認為藝文領域不需遵守溝通行動,然而他將此擴大到其他領域則又太過。此外,若把公共領域以哈柏馬斯的溝通行動為方式是可行的,但藝文領域需要自由、創新,不應有共識 。
发表于 2005-1-28 23: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部分內容有點分段跳越了 但是怕大家看煩了 檢著傳 呵呵~ 希望不會令大家厭煩~ 全文的大綱如下: 有興趣的主題我在來上傳吧! ........................... 主題:方法及方法意識之探討 序言: 一、不同層次與差異所可能形成的研究限制 1.方法論系統的橫向結構 2.不同層次的差異與所形成的混亂 二、當代哲學及其研究所面臨的困境 1.差異與系統化之對立 2.分析與綜合的並重與優缺 三、文化差異所造成的研究困境 1.東西方溝通的研究之困難(橫的脈絡) 2.歷史背景研究的困難(縱的脈絡) 四、中國哲學的方法 五、現象學的方法 六、科學的方法 七、超驗多瑪斯學派的方法 1Marechal 2Coreth 八、郎尼根的超驗方法 1Insight中所提示的認知方法 2Method in Theology中的方法 九、檢討與評述
发表于 2005-1-28 23: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討論在閒聊板討論比較適合 如果是純哲學的問題 以下我會在閒聊中答覆
 楼主| 发表于 2005-1-29 11: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Thales兄了!
发表于 2005-2-23 18: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晕哦,说的都真多,没看大家都说了些什么,我自己说说自己的看法。 首先说哲学,哲学这问题不能理解的太死,比如新旧交换,交换的过程不是很简单,也不是短期就能奏效的,我们是不能急于求成的。我都怀疑在地球毁灭之前,我们人类能达到共产主义。 最想说的也就是音乐,我敢相信古典吉他包括一些古典乐器,永远都不会进入历史的博物馆。我感觉音乐是我们人类永恒的先天性共同语言。我们可能听不到后人的音乐,但是我相信我们能听明白。不过,后人永远会怀念我们前人,可能他们已经不认识我们的语言文字(语言随着时代,总是要变化,拓展本意,发音更始难以统一)。但是他们依然会听明白我们的音乐,依然能体会到我们的思想感受。就想我们现在依然没有抛弃前人的音乐和乐器,只是在原由的基础上进一部拓展和丰富。我们相信后人的思想和音乐会更加的细腻,他们站力在我们的肩膀上,如果他们抛弃我们,他们只会退化,从零开始。 我相信后人永远不会忘了我们,就想我们永远崇拜伟大的前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2-23 19:13:05编辑过]
发表于 2005-4-25 1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远了,路过,没耐性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吉他岛六弦聊斋 |人工智能

GMT+8, 2024-11-28 05:39 , Processed in 0.04468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