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岛六弦聊斋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美文

几个历史之最...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4-8-23 05: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外发展关系取得成就最大的皇帝 从发展对外关系取得的成就来说,明成祖朱棣(1402-1424在位)超过了历代封建皇帝。由于他是用武力从自己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wen文)手中夺得的帝位,被当时不少人认为是“夺嫡”、篡位。一些前朝的巨僚,有的公开反对,有的消极抵制。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政治局面,明成祖在镇压反对派的同时,大力发展对外关系,试图用提高自己在国际上的地位、声望和扩大政治影响的办法,来巩固他对国内的统治。 明太祖朱元璋实行海禁,严格限制外国官民与明朝往来和贸易。明成祖把它改为发展官方贸易的政策,并放松了民间往来和贸易的禁令。为了到附近各国宣传自己称帝的合法性,明成祖刚登基三个月,就派使臣出访安南(今越南)、苏门答腊(今属印度尼西亚)等国;稍后,又派使臣出访爪哇(今属印度尼西亚)、满刺加(今属马来西亚)、柯枝(今属印度)等国。以后,更是不断派使臣出访,加强对外联系。举世著称的郑和七下西洋(今南洋群岛和印度洋一带),便是众多出访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郑和的出访队伍有二万七千多人,海船二百多艘,访问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这在当时的世界上是规模最大的外交活动。 为了保证一系列出访活动的顺利进行,明成祖以务实的精神作了许多准备工作。如下令培养翻译人才,在福建沿海修造巨大而坚固精良的远航船只等。明成祖还非常注意选拔忠于职守、有外交才干的人完成出访使命。比如,任命郑和作为出使西洋各国的使节,便是突出一例。郑和确是非常理想的合适人选。第一,西洋地区多数国家的臣民,不是信奉伊斯兰教,就是信奉佛教;而郑和既是伊斯兰教徒,又是佛门弟子,便于进行交往。第二,郑和的祖父和父亲曾到麦加(今沙特阿拉伯境内)朝过圣,郑和对当地情况有所了解。第三,郑和“博辩机敏”,“姿貌才智”出众,具有外交才干和外交风度。 由于明成祖的重视和努力,发展对外关系取得了卓越成就。许多国家和地区不断派使节访问中国,派商人到中国通商,有的国家的国王还亲自来中国访问。如满刺加国王拜里迷苏剌祖孙三代都到过当时明朝的都城南京;渤泥国(今文莱)麻那惹加那国王,率王后、弟弟、妹妹、子女、陪臣等一百五十人来到南京,受到明成祖盛情款待。后来,麻那惹加那国王身染重病,希望长眠中国,其在南京的墓地至今犹存,成为中国与文莱友好的历史见证。永乐(明成祖朱棣的年号)年间,与中国进行友好往来、通商贸易的达三十多个国家,形成所谓“万国来朝”的盛况,明成祖从而取得了“英主临朝”的美誉,达到了他加强在国内统治的目的。 永乐年间,对外活动的规模之大,取得的成就之突出,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明成祖朱棣大力发展对外关系,虽然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但在客观上却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了中国人民同亚非人民的友谊,写下了中外关系史上的重要篇章。
 楼主| 发表于 2004-8-23 05: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是金王朝最后一个皇帝——末帝完颜承麟。他从即位到身亡。还不够一天的时间。 1233年,金哀宗完颜守绪被蒙古军队追赶到蔡州(今河南汝南)。蒙古约南宋联合攻金。1234年(天兴三年)正月,蒙宋军队加紧围攻蔡州。哀宗在正月初九夜里召集百官,决定传位于当时任东面元帅的完颜承麟,完颜承麟又哭又拜,不敢承受。哀宗说:“联肌体肥重,不便鞍马驰突。卿平日矫捷,万一得脱,国祚(zuo坐,君主的位置)不绝。”这样,完颜承麟才即了帝位,他就是金末帝。 即位礼毕,末帝立即带兵迎敌,此时南宋军队攻入蔡州南门,金哀宗自缢身亡。末帝闻知大哭,“哭奠未毕,城溃”,末帝在乱军中丧命。至此,金王朝灭亡。
 楼主| 发表于 2004-8-23 05: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杀功臣最多的皇帝 以多杀功臣著名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1368-1398在位)相比。真可说是“小巫见大巫”了。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杀功臣最多的开国皇帝。 元朝末年,爆发了“红巾军”农民大起义。佃农出身的朱元璋,小时候为地主放过牛,十七岁因贫苦无依出家当了和尚,以后成为一支红巾军的领袖,南征北讨,削平了群雄,推翻了元朝统治。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建立了明朝。朱元璋能从一个穷苦的牧童和小沙弥登上皇帝的宝座,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和他出生入死、患难与共的许多开国功臣。不料,朱元璋即位后,为了防止他们功高震主,尾大不掉,竟制造种种借口,向握有军政大权的元老重臣挥起了屠刀。 1380年,朱元璋以谋逆罪处死左丞相胡惟庸。后又借此大兴党狱,凡是认为对朱姓统治有危险的功臣宿将,都被指为胡党案犯,灭族抄家,十年中杀了三万多人。1393年,朱元璋以谋反罪处死大将军蓝玉,又以此罗织罪名,杀了一万多人。历史上将胡惟庸案和蓝玉案称为“胡蓝之狱”。有些开国功臣,如身冒百死,战功赫赫的大将傅友德;曾被朱元璋誉为“忠贤集于一身”的太子之师宋濂;曾被朱元璋赞为“勋臣第一”的儿女亲家李善长(其子李祺被朱元璋招为驸马);也都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或杀掉、或赐死。右丞相徐达,是跟从朱元璋起兵的同乡,几十年来出入战阵,屡建奇功,一直是明军的统帅,被公认为功臣之首。他对朱元璋忠顺恭谨,朱元璋多方侦伺也寻不出他的过失。然而阴狠的朱元璋,竟乘徐达身患背疽忌吃鹅肉的时候,赐他熟鹅,徐达流涕而食,不日即死。 汉高祖刘邦诛杀的只是韩信、彭越、英布等几个将领,而朱元璋通过“胡蓝之狱”,株连蔓引,几乎把开国功臣杀个净光,朱元璋丧心病狂地屠戮,搞得巨下人人自危,以至京官每日早晨上朝,不知是否能够活着回来,总要先和妻儿扶别,交待后事。性情仁弱的太子朱标,看到功臣们的悲惨下场。心中不忍,曾劝谏说:“陛下杀人太滥,恐伤和气。”次日,朱元璋把一根棘杖丢在地上,让太子拿起来,太子面有难色,朱元璋语带双关地说:棘杖有刺扎手,我替你把刺除掉,再交给你,不是更好吗?朱元璋形象地把功臣们比做棘杖上的刺,因而必欲除之,以保大明江山永固,朱家子孙永享君临天下的最高权力。 不可否认。明太祖朱元璋对推翻元朝统治做出了重大贡献,即位后又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经济政策,他的业绩是很大的。但是,为了保住朱姓的“家天下”,冤杀许多开国功臣,株连众多无辜之士,其卑劣狠毒之至的用心和手段,也留下了千古恶名!
 楼主| 发表于 2004-8-23 05: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早的地图 我国的地图学有悠久的历史,见之于记载的古地图很多,可惜大部分已经散佚。现存最早的地图,是1973年底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发现的三幅绘在帛上的地图:一幅地形图、一幅驻军图和一幅城邑图。它们距今已有二千一百多年,不但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以实测为基础绘制的地图。 这三幅图所示的方位都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与现在通用的地图正好相反。其中的地形图长宽各九十六厘米,绘有山脉、河流、居民点、道路等,已具备了现代地形图的基本内容。此图的地理范围相当于今广西全州灌阳以东,湖南新田、广东连县以西。经过量算,其主要部分的比例为一比十八万。图中主区包括当时的长沙国(诸侯国)南部,即今湘江上游、潇水流域、南岭、九崇山一带,图的精确度相当高。图中用闭合曲线。比较准确地表示了山脉的山体及延伸走向。对九嶷山的表示方法更有独创之处,除了用较粗的闭合曲线勾出山体外,又用细线画成鱼鳞状,层层重叠地表示峰峦起伏的特征,与现在的等高线画法相似。图上还比较准确地绘出大小河流三十多条,详细而明确地绘出了居民点八十多个。图上的河流、道路、居民点和山脉一样,均用统一符号表示。此外,此图已具有现代地图“主区详而邻区略”的特点。图的准确程度表明,它是以相当科学的测量方法为基础绘成的,其熟练的清绘笔法,说明制图水平也很高。 驻军图长九十八厘米、宽七十六厘米,以黑、红、蓝三色绘成,它所包括的范围是地形图的东南部分,比例较地形图约大一倍。它是一幅军事守备图,图中除绘有山脉、河流、道路、居民点外,还标注了九支驻军的布防、防区界线和指挥城堡等。驻军图反映了汉初长沙国驻防备战的军事情况,对研究西汉时代的作战思想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图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军事地图。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地图,反映了我国古代相当高的地图测绘水平,是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地理,尤其是研究西汉历史地理的珍贵资料。它们的发现,不但是我国地图学史上的一件大事,也为世界地图学史增添了光彩。
 楼主| 发表于 2004-8-23 05: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建朝最多的古都 西安是我国六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北京)之一。从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十世纪初,在西安建都的有西周、秦、西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十个朝代,这十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前前后后共有一千多年。 西安地处陕西关中平原、渭水之滨,土壤肥沃,山川秀丽,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文王在今西安附近建丰京,定为国都;周武王灭商后,又在今西安附近建镐京,这是历史上在西安附近建都的开始,战国时期,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十二年),秦国在今西安附近北面的咸阳定都;秦王朝建立后,仍以此为都城。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他看到咸阳一带能控制西北和东南,进可攻,退可守,便取“长治久安”之意,在今西安西北约二十里处建长安城作都城。西汉的长安城,周长二十五公里,“墙高三丈五尺,下阔一丈五尺,上阔九尺”。四面城墙各开三个城门,每个城门有三个门道,每个门道宽六米,可并排通过四辆大车。当时的长安城里,居民熙熙攘攘,贸易兴隆,经常聚集着数万中外商人。西汉都城长安的规模之大和市面之繁华,在当时的世界各国都城中首屈一指。 继在今西安附近建都的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之后,隋朝在今西安的位置上建立了新都城,取“兴隆昌盛”之意,命名为“大兴城”。大兴城呈长方形,周长约七十里,东西宽九千多米,南北长八千米,规模空前宏伟。皇宫区居城中正北,外面筑起一道宫城,宫城外为中央官署衙门集中之地;接着再加筑一城,叫皇城,皇城外是官吏和百姓居住的地方。都城内以贯穿南北的御道--约一百五十米宽的朱雀街为中轴线,由十一条南北大街和十四条东西大街纵横交织,将全城划分不一百零八个坊(居民区)和两个市(手工业区及商业区)。大兴城把皇宫区、行政区、居住区、工商业区严格分开,规划合理,布局严谨,街道整齐,井然有序。 唐朝将隋的大兴城改称长安,作为首都。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长安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交通便利,人口达到一百万之多。唐代的长安城还汇聚了许多少数民族同胞和外国的使臣、商人、留学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隋、唐时期长安城的规划、布局、建筑,不但为我国以后历代都城的建设树立了典范,而且影响远及国外。日本的京都,建筑式样同唐朝的长安城非常相似,甚至也有“朱雀大街”、“东市”、“西市”等名称。 西安--我国建朝最多的古都,以它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古迹名播中外。名城西安,体现了中国的古老文明和人民的高度智慧。
 楼主| 发表于 2004-8-23 05: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实行人殉制度的朝代 人殉的野蛮习俗在商代曾达到顶峰。春秋时期,奴隶制走向崩溃,人殉的做法越来越受到抨击,人殉现象逐渐减少,代之以泥木人形的制品殉葬。秦始皇死后,秦二世逼迫没有生子的宫女全部殉葬,而且将建造陵墓的工匠也封闭在墓内,被害者“计以万数”。秦的一系列暴政导致了秦王朝的覆灭,使得后来的统治者接受了一些政训。从汉朝到元朝,人殉制度基本上被废止了。 然而,明朝建立后,太祖朱元璋又恢复了人殉制。他的被封为秦王的次子死时,由他降旨准以二名王妃殉葬。朱元璋本人死时,更以四十六名妃嫔、宫女殉葬。成祖朱棣死时。以三十多名妃嫔、宫女殉葬。以后的仁宗朱高炽用五名,宣宗朱瞻基用十名。当时,新皇帝一上台,便为死去的老皇帝圈定殉葬的妃嫔、宫女。名单一经宣布,宫内的人首先要向殉葬者“道贺”,。殉葬者含悲忍痛群地梳妆打扮一番,接着在指定的殿阁中参加一次宴席,随后即被逼集体自缢。宣宗有个叫叫郭爱的妃子,很有文才,入宫不到一个月就被指定殉葬,死前,她万般愤懑地写下一首绝命词:“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生而如梦兮,死则觉也。先吾亲而归兮,惭予之失孝也。心凄凄而不能已兮,是则可悼也!”这是对残酷的人殉制度的血泪控诉!
 楼主| 发表于 2004-8-23 05: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殉制度最严重的朝代 人殉,就是用人殉葬。殉葬本是一种古老的风俗。古代人们思想迷信,认为人死后还会同生前一样生活,因而在人死后,将其生前用过的物品随葬。原始社会人们只是把工具、武器、日用品等和死者埋在一起。到了奴隶社会,奴隶主死后,不但用自己的妻妾、亲信等陪葬,更多的是将大量奴隶杀死或活埋来殉葬。让他们在“阴间”继续供主人役使。人殉的风气,在商代达到了顶峰。 商代前期人殉现象已经相当普遍;到了后期,大中型墓葬几乎都有殉人。当时人殉成了一种制度:“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老数人。”近年考古发掘的情况,证实了这样的记载。如安阳殷墟商王陵墓区有一座“亚”字形大墓。椁(gUo果,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的顶部和四周有成批的男女侍从奴隶殉葬。(据考察,杀殉的办法是将奴隶们十人或二十人一排,反绑着牵入墓道,东西成行地面向墓室跪着,砍下头后将尸体埋入,再填上土夯平。每夯一、二层上便杀殉一批奴隶。)这一座大墓殉葬的奴隶共有三百六十多个,其中大多是不满二十岁的青少年,有的甚至是天灵盖还没有长满的幼童。像这样殉葬几百人的大墓,在商王陵墓区不止一个。除了商王朝统治的中心地区外,各地奴隶主用人殉葬的情况也很惊人。如在山东益都苏埠屯发掘的一座奴隶主大墓里,有四十八名奴隶殉葬,而且多数是十二、三岁的少年。商王和大奴隶主贵族的陵墓,成了堆积奴隶尸骨的万人坑! 商代的人殉,数量之多,手段之残忍,范围之普遍,骇人听闻。充分暴露了奴隶主阶级野蛮残暴的阶级本性和奴隶社会血淋淋的阶级关系。
 楼主| 发表于 2004-8-23 05: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早实行和亲制度的朝代 昭君自愿请行出塞,文成公主千里入藏,千百年来一直传为佳话。她们执行朝廷的“和亲”政策,为维护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做出了贡献。 和亲,是汉族封建统治者与少数民族首领之间,有时为一定的政治目的而进行的联婚。西汉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实行和亲的王朝,西汉初年,我国北方的匈奴族势力强盛,不断侵扰西汉北部边境。当时西汉内部的统治尚不巩固,社会经济还未恢复,无力对匈奴作战,因而刘邦采纳臣下提出的“和亲”建议,把汉室公主嫁给匈奴的君主单(chan蝉)于,每年还送去大量的丝绸、粮食、酒等,同匈奴结为兄弟。 刘邦以后的惠帝、吕后、文帝、景帝时期,继续实行“和亲”政策,送给匈奴的东西也逐年增多。西汉初期的和亲,是在无奈的情势下进行的,送去的公主,这实际上和其他物品一样,是给匈奴贵族的礼品。实行和亲政策,虽然并没有使匈奴贵族停止侵扰掠夺,但毕竟求得了匈奴”小入盗边,无大寇“的局面,为西汉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做好反击匈奴的准备,创造了有利条件。 汉武帝时,西汉国力已经强盛,便放弃了退让的和亲政策,对匈奴接连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反击,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后来匈奴内部发生分裂,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在西汉帮助下,重新统一了匈奴。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第三次来到长安,提出愿做汉家的女婿,复通和亲之好,汉元帝欣然应允。平民出身的宫女王昭君,主动“求行”,被呼韩邪单于封她为“宁胡”阏氏(yanzhi焉支,匈奴君主的正妻),表示了匈奴的和平愿望。史载昭君出塞前后数十年间,长城内外,出现了“边城晏(晚)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百姓)无干戈之役”的兴旺和平景象。汉匈的友好关系一直持续到西汉结束
 楼主| 发表于 2004-8-23 05: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早的断代史 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即记述一个朝代历史的史书,叫断代史。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是东汉著名的历史学家班固编著的《汉书》(又称《前汉书》)。 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自幼聪敏。九岁就能作文章、诵读诗赋,成年后博通各种书籍,有很深的史学修养。 西汉司马迁著的《史记》,只写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班固的父亲班彪,为了续补《史记》,曾作《史记后传》六十五篇。班彪死后,二十三岁的班固决心继承父业,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编撰《汉书》。不料,公元62年,有人向朝廷诬告他“私作国史”,遂被捕入狱,书稿也被查抄。幸而他的弟弟班超赶到京城洛阳,上书汉明帝,说明其兄著书的用意。明帝看到了书稿,对班固的史学才能十分赞赏,非但没有治罪,还任命他为兰台令史,负责掌管宫廷的藏书和校勘工作。不久,他编撰《汉书》的愿望,也得到了明帝的准许。班固前后经过二十余年勤奋不懈地努力,到章帝建初年间(76—83),《汉书》大体完成。班国死后,未完成的八表和《天文志》,由其妹班昭续成。 《汉书》记事,上起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元年),下至公元23年(王莽地皇四年),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等各个方面,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西汉王朝二百三十年的社会面貌。《汉书》仿照《史记》的体例,用纪传体写成,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计有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八十万字。一百篇也就是一百卷。后人将其中篇幅过长的分为上、下卷,或上、中、下卷,这样就成了目前看到的一百二十卷。《汉书》中对汉武帝以前史事的记载,多采用《史记》的内容,对汉武帝以后史事的记载,则参考了班彪的《史记后传》和其他许多有关的著述。 《汉书》在沿袭《史记》的本纪、列传记事方式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比如将“世家”并入“列传”,改“书”为“志”。《汉书》的十志虽然取法于《史记》的八书,但又增加了《艺文志》、《地理志》、《五行志》和《刑法志》四篇,扩大了记述历史的领域。《汉书》的“十志”,包括大量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的珍贵资料,如《食货志》记述了周代至王莽时期的经济制度和社会生产发展状况,《艺文志》记述了历代著作的流传情况,是我国最早的目录学。“十志”确立了比较完整的志书规模,对我国的史学有深远的影响,以后正史的“志”,多沿用《汉书》诸志的名目。 《汉书》组织严密,体例完整,记事系统而详尽,内容广泛而丰富,堪称“包举一代”,是继《史记》之后又一部重要的史学巨著。《汉书》语言精炼,人物描写细腻、生动,因而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名著。后人常将《汉书》与《史记》并提,称为“史汉”。 《汉书》开创了纪传体断代史的先河。在它之后,历代的正史都采用这种体裁,可见它对中国史学的贡献之大。不过,班固的历史观是以封建正统思想为指导的,他往往神化皇权,用迷信附会政事,对农民起义领袖等反抗暴政的人物加以贬斥,这些都是他不及司马迁的地方。
 楼主| 发表于 2004-8-23 05: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早的医学著作 祖国的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留传至今的许多宝贵的医学文献,是古代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也是祖国灿烂丰富的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是《内经》。 《内经》因假托是黄帝所作,故又称《黄帝内经》。实际上,这部医学经典并非出自一人之手,而是许多医学家在长期内积累的成果,它大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又称《针经》)两大部分。《素问》和《灵枢》各有九卷八十一篇,合为十八卷,一百六十二篇。《内经》在我国古代哲学思想阴阳五行学说的指导下,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人体生理学、病理学、病因学、诊断学等,介绍了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等三百十一种病候,以及对这些疾病应采取的汤液、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内经》还提出了用解剖方法探求病理的主张:“其(病人)死可解剖而视之。”并强调“治未病”--以防病为主的医疗思想,也就是得病前要采取预防措施,患病后要防止疾病的发展转变。“治未病”已经不是消极的治病,而是积极地注意身体保健和疾病的预防了。 《内经》是一部包括丰富的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的古典医学著作,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发展的成就,在我国医学史上和世界医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内经》为祖国医学的学术理论体系奠定了广泛的基础,对促进后世医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直到今天,它仍是中医学的必读之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吉他岛六弦聊斋 |人工智能

GMT+8, 2024-11-27 04:34 , Processed in 0.06333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