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岛六弦聊斋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国内首套儿童吉他声像教材出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24 15: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话“中国钢琴之母”周广仁 周广仁,一个享誉国际乐坛的中国人,她被誉为“中国钢琴之母”,作为我国第一位在国际比赛中获奖的钢琴家,中央音乐学院的终身教授,近二十年来,以普及钢琴教育作为人生的至高追求。怀着对新疆的一份厚重的情感,年过古稀的她在今年“五一”,第6次踏上了这片土地,记者也有幸与大师有了下面的对话。 记者:周老师,你第一次来新疆是什么时候? 周广仁:1995年,那时侯,新疆斯坦韦文化艺术中心刚成立,我来剪彩。12年过去了,他们发展得不错。 记者:从4月30日到5月2日,你接触到的新疆的老师和学生,他们的钢琴教育和演奏水平如何? 周广仁:总的来讲,过去不管是从事考级,还是一般性的辅导,都比较初级。12年前第一次来新疆只有2000名琴童,现在已经发展到两万多名琴童,不仅数量增加了,很多孩子还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和内地及国外的专业艺术院校。 记者:在钢琴教育和培训过程中,我们还存在哪些问题呢? 周广仁:现在全国范围,钢琴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太急于求成,不循序渐进,一定要把握好度。有些课本太难了呀,基础没打牢呀,教学是有它的科学性的,不能盲目攀比,我去的好多地方都有这个问题。这可能与思想有关,就拿考级来说吧,本来是件好事,要一步一步往上走,但现在都1、3、5、7、9,跳着考。每一级都有每一级的任务,就像小学的课程,一年级读完读二年级,你总不能一下子跳到三年级吧。过去形成这样的风气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与升学率挂钩,现在不挂钩了可能会好一点,大家都想着在小学阶段把十级考完,可以理解的,因为越往上就没时间练琴了,但这样不太科学,除非个别特别聪明的孩子,跳一下是可以的,但对大多数孩子是做不到的,越搞越乱了。 还有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是,重技术不重音乐。钢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教技术,手指怎么走啊等等,可对音乐是表现什么的,每个乐句是什么内容,曲子表达什么样的情感,什么样的曲子该怎么样表现等等,教得很少。业余学钢琴的也要打牢基础,不能马马虎虎。因为,我们学钢琴并不是目的,目的是要学音乐,钢琴只是表现音乐的手段。现在手段是脑子里有了,但目的是什么,目的是理解音乐、表现音乐,这方面我们教得很不够。 记者:现在各种类型的教育培训机构越来越多,如何让热爱艺术的人得到系统完善的教育呢? 周广仁:对于培训机构不能简单地说。机构多少并不存在什么问题,而是教学本身存在着问题。我们得明白办机构不是为了赚钱。我们不能误人子弟,而是要教孩子们一些东西。就像过去学钢琴的人少,有比较好的老师来教,但现在人多了,钢琴老师又不是一天两天能培养出来的,要十年二十年才能有一个好老师,有些老师自己还没搞清楚钢琴是怎么一回事的时候,就来教别人了。导致目前师资不够,质量也不高。钢琴普及了是件好事,但一定要把好事做好。 记者:新一度的考级正在报名当中,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周广仁:考级,对孩子有促进作用,是对他们学习的一个阶段性检查;对老师也是个督促,要让自己教的孩子过级,总得好好教吧,不然面子也不好过,并且考级评委都是要写评语的,对他们也是一个专业指导。在考级过程中,老师应该起主导作用,现在好多家长很有主意,看别人家孩子过了三级,我们家孩子就要过五级,这种心理很不好,老师才是最了解学生水平的,家长应该配合。 记者:周老师此行你觉得最欣慰的是什么? 周广仁:新疆的钢琴艺术总体水平的提高,这让我很欣慰。音乐会来了近千人,现场都加座了,这是我们没想到的。现场观众素质都很高,很安静,能够理解和欣赏高雅艺术,说明这几年新疆斯坦韦文化艺术中心的工作卓有成效,功不可没。 第一次来新疆的周广仁之子陈达对妈妈的举动很吃惊。“今年,由于我妈身体不好,推掉了好几个钢琴大赛的邀请,并且都是3年前约好的。”在国外生活了15年的陈达怎么也没想到,妈妈来这个遥远的地方已经是第六次了。“在从机场回来的车上,妈妈说了一大堆的人名,都是她在新疆认识的热爱艺术、热爱音乐的朋友,这让我很惊诧。全国这么多地方,除深圳外,新疆是妈妈来得最多的地方。” 新疆日报 王亚芸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24 15:21:04编辑过]
发表于 2007-5-24 15: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典吉他作为弱势群体,更应该理智地对待考级.
发表于 2007-5-30 15: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家长对孩子学琴存在的认识误区 2006-4-30 部分家长对孩子学琴存在很大的认识误区,不少钢琴教育者对此表示忧虑。 误区之一:练到高级别才请好老师 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在学琴初期,只要随便找个老师就行了。等练到四五级以上,再去请专业性较强、水平较高的老师来辅导。其实,这种做法对孩子学琴相当不利。 一位从事钢琴教育几十年的钢琴教师十分遗憾地告诉记者,部分有音乐天赋的孩子被父母这样的想法给毁了,他就曾遇到过好几个这样的孩子。本来,这些孩子资质都不错,但由于启蒙老师的专业技术和理论水平较低,给孩子“培养”了一些相对固定甚至顽固的坏习惯,俗称“练歪了”。有经验的钢琴教师都说,教这样的孩子比教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孩子还难。因为要改正他们的这些坏习惯,老师和孩子要付出几倍于从前的努力和汗水。 因此,孩子练琴初期不但不能草率了事,反而应更谨慎。 误区之二:孩子练琴越早越好 有不少家长认为,要让孩子有出息,就必须让孩子早点练琴,而且越早越好。有的家长甚至在孩子不满4岁时就开始为孩子找老师,要求孩子学琴,其实这也是不科学的。 记者采访了本市几位钢琴教育资深人士,他们都对这种做法表示了否定。也曾有医学界人士对此做法的科学性予以质疑。根据研究表明,不满4岁或刚刚4岁的孩子,其骨骼尚未发育完全,骨质偏软,长时间的弹奏对孩子的手指骨骼发育会带来过重的负担。 这些资深教育者根据自身经验认为,孩子在学前班开始学琴比较合适。因为这时的孩子已经通过两三年的幼儿园集体生活,对自身的行动有了一定的约束力,能坐得下来。而且孩子在学前班学琴,等到上一年级时也不会因功课的突然增多而感到措手不及。因此,这时安排孩子学琴是比较科学合理的。 误区之三:学琴就是为了考级 本来,钢琴考级是对钢琴弹奏水平的一种检测手段,而非弹琴的最终目的。但有一些家长却视考级为奋斗目标,深陷于为考级而考级的怪圈不能自拔。不仅消磨了孩子考学琴的兴趣,更阻碍了孩子琴艺的正常进步和发展。 急功近利的家长刺激了汕头钢琴教育市场的畸形发展。高额利润令市场引来众多滥竽充数者,有的钢琴老师仅仅是自己会弹十几二十只曲子便开始招生。教学生时,也只着重对孩子考级曲目的辅导,更有甚者一年只教学生弹四五支曲。虽然这样教出来的孩子也能过级,但基础不扎实,实际能力与考过的级别远远脱节,十分不利于学生琴艺水平的正常提高。 误区之四:跳级越快的孩子越优秀 钢琴教学本来应从入门起步,规范化地循序渐进。钢琴(业余)考级也是遵循这一原则提出规范化、科学化的要求,按程度深浅进行分级的。但部分家长只将考级作为孩子弹奏水平的唯一标准,盲目鼓动孩子报考与实际能力不相符的级别,甚至跳级。 一位在汕头幼儿师范学校从教30来年的教师打了这么一个比方:盲目考级就有如让一个孩子仅上了一年学后,就直接教会他(她)三年级的语文、数学考试题,这样考过之后又赶快接着背五年级的考题,之后再啃初中的考题……以便让孩子能上大学少年班,培养出一个优秀的、令人羡慕的神童。殊不知如此揠苗助长,会给孩子造成多大的损失,这就有如沙地建楼,永远也建不起真正的高楼大厦。 有关人士指出,家长让孩子学钢琴,应摒除那些功利色彩,正确引导孩子的学习目的,谨慎从师、适龄而学,不浮夸,不攀比。只有这样才能将孩子培养成一个懂音乐、爱音乐,拥有一定音乐鉴赏力的人。 编辑:听风
发表于 2007-5-30 15: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家长在儿童学琴中的地位 2006-4-30 作者: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教授 音乐美学 心理学博士 周海宏 我们先看看一位家长的来信:"我女儿四岁开始学小提琴,当时她根本没有爱好,是我一相情愿。开始几年我们过得昏天黑地,我不切实际地逼孩子练琴,经常打骂她,她胆子比较小,曾经有两次犯有心理异常现象,……经常感到心烦,不愿跟同学玩,晚上睡觉做恶梦,幸亏我发现得早看了心理医生,……我也及时调整了一下心态,对她放松了一些,她很快就好了,半年后因为要考试,双重压力又使她常常有在梦中的感觉,总怕我不喜欢她,不是她的亲妈妈,我知道老毛病又犯了,因为那段时间我对她很凶,我又一次深深地思考,改变了对她过高的期望值,尽量让她轻松,让她自己练琴,经常带她出去玩让她快乐,一个多月后又恢复了正常。这两次事件对我触动很大大,我不断地改变自己……改进练琴方法,星期天练完琴总要带她出去玩玩,放松一下,现在她已经能比较轻松地面对练琴和学习了……现在她已经把拉琴列为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另一位家长的信中也谈到了当自己对孩子非常严格,而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产生厌学倾向,而当自己不再管孩子练琴,让孩子自己练琴时,"虽然他拉琴的音准、弓法都有错误,但看着孩子自己练琴时摇头晃脑拉得很带劲,练琴很专心的样子非常可爱,我不知道家长这样不管孩子练琴是否应该。"   许多琴童家长都把陪孩子练琴(及所有孩子的学习)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们总是在孩子旁边严格地按老师的要求监督孩子练琴的每一过程,一发现问题,就立刻指出,还不免出现因急躁与生气而责骂孩子的情况。很多家长有这样一种观念:孩子小,光想玩,没有能力对自己负责,而培养孩子成材是家长的义务,因此家长如果此时不严格要求,孩子将来就会没有出息,如果不从小在一些细节上严格把关,那么就会养成坏毛病,将来等他(她)长大时,自己也会后悔,甚至可能会埋怨家长当初没尽到责任。这种普遍的观念,在琴童家长身上往往表现得更为突出,这是因为学琴对孩子的精神集中、注意分配方面要求得更高。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自觉而刻苦地学琴?孩子不自觉,家长能不管吗?但实践证明,家长扮演孩子学琴"督察员"的角色,存在着许多不良的后果:   首先,它大大破坏了孩子学琴的情绪氛围。每个家长都可以由已推人地想一想,如果你自己在做事的时候,你的领导或同事在旁边不断地提醒、警告,厉声训斥,那么你的心情如何?家长的监督、提醒、训斥使得练琴活动成为孩子每日不断的痛苦经历。其次,它使一些孩子产生了练琴中出现的问题要由家长负责的心理。其实这种心理现象在成人社会中也是很常见的,如果你凡事都听领导安排、指示,那么出现了问题你会觉得是自己的责任吗?孩子从一开始学琴,注意识谱、音准、指法、动作等等要求就由家长全面"包办"了。家长帮孩子检察错误是孩子后来练琴不用心的重要原因。这是因为,孩子从学琴之初就没有对自己的学琴活动负责过。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教师指出孩子的错误时,孩子就回头看家长,然后说,"爸爸没说"、"妈妈让我这样的"。孩子不能自觉监督自己练琴的危害,在学琴初期并不明显,因为此时家长往往还有能力监督学琴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但当学琴达到一定程度后,家长就表现得无能为力了。家长与孩子的冲突往往就在此时发生,出现了管不了,又不能不管的恶性循环。   解决此类问题,形成良好学琴状态的关键在于,家长必需摆正自己在孩子学琴活动中中的位置──从教师、辅导员、督察的位置上退下来。让孩子自己练琴,自己为自己的练琴结果负责。这样既能够使孩子在相对宽松、自由的情绪氛围中练琴,又使他自己独立地面对教师,承担起自己学习活动的责任。有些家长可能会说,如果你不管,他就错误百出,甚至根本不练琴,到老师那根本通不过。完全有这种可能!很多家长就是因为怕孩子在老师那里出现难堪,而不得不帮助孩子学习的。但问题是,如果孩子自己都不在乎在教师那里通不过,那么家长代孩子学习能使他(她)成为努力学习、有出息孩子吗?就象有些家长帮助孩子写作业,怕孩子完不成作业挨老师批评一样,孩子自己都不怕,家长怕什么呢?如果尊严是孩子自己的话,那么孩子自己就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而家长替孩子维护尊严,只能使孩子丧失尊严。就象黄河的大堤,越修越高,但总不能修到天上。家长监督孩子练琴不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的依赖总有使家长不堪重负的时候,因此尽早"忍痛"退下来,让孩子从家长培练中"断奶",是培养孩子独立的关键。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孩子身上的问题95%可以在家长身上找出原因!正象前面所提到的两位家长那样,由于家长的明智使孩子从痛苦的学琴状态中解脱出来。   如果家长不去帮孩子学琴,那么家长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对这一问题,我们要引申讨论,因为它不仅仅是学琴的问题。   作家韶华在一篇名为《成龙、成材、成人、成虫》的文章中,提出这样的观点:"成龙"就是有大作为,这是天才与机遇的结果,不是家长与教育能够左右的;"成材"就是成为在社会生活中胜任本职工作,有知识、有文化、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这是学校、教师等社会教育机构的责任;而"成人"就是使孩子有道德感、有生活情趣、有爱心、有良好的性格与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这才是家长主要的责任。这一观点与我们一般看法不同的是:将教育成材的责任交给教师,而家长则主要承担培养孩子良好品格的任务。我们并不在家长是否应当承担教育孩子成材的理论问题上争论,我们看到的现实是,如果家长在家庭中总是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甚至往往比教师更加严厉),家长的关心总表现为严格要求,那么孩子在家庭中就感觉不到家庭与学校有什么不同,就体验不到爱、安全、温暖的人际关系。这种家庭氛围会形成孩子性情冷漠、攻击性强、态度激烈、缺少爱心等等不良的社会心理。对父母缺少感情会使父母感到痛苦;而它对孩子一生幸福的破坏是孩子长大成人后也意识不到的,因为他们可能根本就不相信友爱、温暖的人际关系是存在的。"严父慈母"说法表明了家庭角色的分工。而在由严父加严母构成的家庭中,孩子的个性很难是友爱、温和的。这种家庭是不乏实例的。尤其是有些琴童家庭,形成了家长中一人负责学校学习,一人负责学琴、练琴的分工,那么它实际上构成了"严父严母"型全教育角色家庭。我们可以想象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的感受。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家长应该不应该帮助孩子学琴,而在于家长帮办孩子的学习,既没有促进孩子的学习(从长远上看,还破坏了孩子学习的动机)促使他"成材",又使家长失去了使孩子"成人"的作用。我们希望家长在这种现实效果的权衡中,果断地与学琴教师沟通,达成默契,使家长尽快地从帮办孩子学琴的角色中退下来。家长在孩子的学琴过程中应该扮演的角色是一个充满友爱与欣赏的旁观者(不管孩子学琴的成绩是否真的令人欣赏),是一个耐心而慎重的提醒者。家长可以用享受的样子来听孩子练琴,让孩子觉得他(她)的学琴活动能够给整个家庭带来快乐。家长应该强调孩子学琴活动给孩子及整个家庭带来的快乐,而不要专注于孩子学琴的成绩──那是教师应该考虑的,也是家长无能为力的。实际上家长通过自己有效的方式促进孩子学琴动机,比家长直接参与孩子的学琴活动对学习成绩的促进作用更大。家长是孩子学琴状态的关键,而教师才是孩子学琴成绩的主导。及时调整家长自己的心态与方式,不仅仅会促进孩子厌学心理的转变,还会改善整个家庭生活的气氛。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不仅仅意味着吃好、穿好、教育好,还在于丰富孩子的生活内容,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快乐,而学琴本应该承担起这样一个最根本的任务。 信息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发表于 2007-5-30 22: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儿童怎么按横按啊 ?
发表于 2007-5-31 14: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午后红茶在2007-5-30 22:40:24的发言: 请教儿童怎么按横按啊 ?
我教小朋友横按是在学琴两年之后才开始的。开始这两年是相当关键的,如基础扎实的话那么横按很快就会解决.
发表于 2007-6-1 1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儿童节快乐~~支持!
发表于 2007-9-9 15: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DVD:OK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9 15:38:53编辑过]
发表于 2007-9-9 15: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7-11-20 14: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以下是引用binbin在2007-9-9 15:31:01的发言: DVD:OK 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吉他岛六弦聊斋 |人工智能

GMT+8, 2024-12-1 20:31 , Processed in 0.05076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