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岛六弦聊斋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137|回复: 19

浅谈Woodfield Grand Concer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9 0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为为数不多的Woodfield吉他拥有者,我写一下自己对Woodfield吉他的感觉。


我订Woodfield比较早了,是2008年的时候,拿琴是在2009年初。那时候方老师还没有把这位制作家介绍到国内。

我订他的琴,可以说是一个鲁莽之举 (但后来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之前我完全没有弹过这把吉他,只是在一个美国的吉他代理商网站上看到了介绍,说W的琴是“网状音梁的传统琴”,也就是说他有着传统的音色,加上澳洲吉他的音量;再看那图片,我就直接被他迷倒了。当时的感觉就是,非他莫属了!这种感觉和我当初买Vowinkel 2a的时候是一样的,所以我心里感觉这次的选择不会错。

        

        由于澳洲没有代理商,所以我是直接和制作家联系的,经过一番交流,确定了用料(白松+马达加斯加玫瑰木),音孔和琴头装饰,以及指板尺寸 50mm,640mm)。付了订金以后就是等待了。在此期间,Woodfield也定期给我发照片告诉我吉他的制作进度。过了大约半年,他说琴做好了,并且告诉我那几天正好有一个演奏家去拜访他(名字忘了,Fiona什么的),他让她试了我的吉他,得到了不错的评价,Fiona也当场表示希望Woodfield为她做一把琴。这里提一下,我的琴是Torres Size Grand Concert 也就是他现在的Grand Concert III,而我那把是他做的第一把T Model Grand Concert,琴取名为Suzanna,是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女主角的名字,编号252

     

     


        未完待续,请勿插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4-19 9:37:26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4-19 09: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收到琴是在2009年初(澳洲海关收了我1000多澳元的税)。Woodfield把琴包得很结实,Hiscox Pro II 的盒子,外面是硬纸盒再加减震填充物,费了一番功夫才把琴拿出来。第一眼的感觉就是小巧而精致,由于是Torres的琴体,所以感觉比2a还要小了一圈,曲线和更优美,我觉得主要是因为Woodfield 琴的上半部和下半部的大小差的比例比较协调,不会给人一种“胖子”的感觉,而很多澳洲琴,包括Smallman,都会让我感觉很“胖”。

 

 他的法国漆水准应该算很好了,抛光度非常高,在阳光底下的感觉可以说是完美。


 卷弦器是Alessi,旋钮是乌木的,图案简约却很优美,和音孔花纹相呼应  


 


烫画的音孔,琴头和弦枕花纹很漂亮,我的琴头是一把剑,他本来只是给Flamenco吉他用,可是我喜欢,就要求他给我这个了。



未完待续,请勿插楼     

 楼主| 发表于 2011-4-19 09: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白松的面板,木纹没有红松的密,但是横纹很丰富,相信应该算是不错的材料。面板很薄,放在阳光下的时候可以看到光透过面板射进琴体内部,很美的图像。琴体重量很轻,显然是因为背侧板的厚度比较薄,我想,这可能也是他的琴虽然用网状音梁,却仍旧有传统声音的原因之一吧。上下弦枕显然都是兽骨,而且他做的弦枕让我感觉很有技术,因为上下两片都不是简单的骨头加凹槽,Woodfield有通过改变弦枕的宽度来改变每根琴弦的有效震动长度。大家可以看看这两张图片:

 

图   左图上可以看到,第一和第四弦的震动长度被加长了;右图上,第三弦也是一样。

     

       未完待续,请勿插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4-19 9:38:21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4-19 09: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琴声方面,没有悬念的,肯定会比2a高出很多,首先就是感觉音扎实了很多,低音方面,感觉浑厚而结实有力。高音方面,可以说的地方很多;在七、八年前,我看过一篇方仁俊老师写的关于他制作的吉他所追求的声音特点——一种粘性的声音,当初我是无法体会这种声音的,后来随着经验的增加,我觉得渐渐能够体会到“粘性的声音”指的是什么了 。首先我觉得传统西班牙吉他的高音可以说是“温暖”,弗拉门戈吉他的高音可以说是有一种“爆裂感”,而德国吉他的高音应该是“晶莹而冷峻”的;而“粘性的声音”应该是这三种高音的混合体,有一定的爆裂感,却又不似弗拉门戈吉他那样干巴巴的,声音要有一定的温度,却不能过暖,因为太暖的声音会让人感觉分离度和清澈度不够;Woodfield的高音就是给我这种混合的感觉。

        

       网格音梁的澳洲吉他的特点,就是声音发出来的时候让人感觉到鼻音很重,又有点鼓声的感觉,这是我所不喜欢的;Woodfield  琴,同样也是网状音梁,可以说保留了音量大的优点,同时也尽可能得减少了鼻音感的存在,可是,如果细细感觉,我觉得还是有一点残留,只是可以忽略不计了。因为是新琴,所以声音发紧是肯定的,这个在后来也得到了证实,因为我真的很明显能感觉随着弹奏时间的增长,琴音渐渐变得舒展。再回到2a,弹了Woodfield以后, 2a的声音就明显感觉发飘,感觉就是根基没那么稳了,而且音色也偏亮、偏薄,特别是第一弦给我的感觉最明显;我说的这些情况,并不是想贬低2a的品质,毕竟是价格相差很大的两把琴,2a在同价位的吉他中,还是属于很优秀的。

            

     手感上,左手的琴颈比2a舒服,因为Woodfield 的琴颈其实是平的,而2a是圆弧型的;品弦距比2a高,品弦距不够,那就很容易让琴弦打品;右手方面,感觉需要更多的力量来驱动这把琴,可以说对指力是比较有要求的,这恰好也对应了品弦距的问题;发音发面很敏感,应该和面板材料是白松有关,指甲的形状,拨弦的角度的不同,都会带来不一样的声音,很难具体描述,希望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亲自 试琴感受这种不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把琴对演奏者也是挑剔的,如果没有恰当的发音技巧,也就无法发出之前所提到的那种粘性的声音和体会到Woodfield吉他的美了。


     


未完待续,请勿插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4-19 9:41:45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4-19 09: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琴弦方面,建议使用中张力琴弦;我装过高张,我本以为我640的琴,相同张力的琴弦调到标准音会比650的松,但是我想错了,左右手的手感都硬到让人受不  了,装了中张力的ej45以后,手感还是比装了ej462a要硬,不过这也对应了上面所说的对指力的要求。还有就是,如果空间够大,Woodfield的表现会让人  很惊喜。


后来我把我的琴带给墨尔本大学的吉他主任Antony Field(原澳洲吉他四重奏成员)试弹,他表示非常喜欢,他说这把琴在音量和音色之间很平衡,可以说克服了澳洲吉他的一些音色上的缺点,他为我在他的Smallman上做了演示,他说Smallman的延音有点太“过”了,也就是说当你弹奏完一个音符,就算左手离开了琴弦,它也还是会存在很长一段时间,这是他所不喜欢的,并且开玩笑说要用Smallman 和我换琴。我也弹了一下他的Smallman,感觉声音真的很浑厚,右手不用很费力就能出声,而且低音真的很有一种大炮的感觉……Smallman在澳洲风格吉他的制作中,真的是泰斗级的人物,(Antony的学生大多都用澳洲琴,包括Eugene PhilipIan Kneipp等名作,但是我感觉Smallman的效果,不是他们所能比拟的),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左手指板偏厚吧,我手小,弹起来的确感觉有点无所适从。


由于本人对音乐会用琴所知所尝甚浅,无法做出特别专业的评价,文章里所写,都是我自己所感所悟,若说得不恰当,或者有错误的地方,希望大家指正。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朋友能够接触到Woodfield并写出比较专业的点评。
发表于 2011-4-19 10: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面板很薄,放在阳光下的时候可以看到光透过面板射进琴体内部,很美的图像。

真有点不可思议,楼主是真的吗?

 楼主| 发表于 2011-4-19 10: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因为面板比较薄,所以光能射入琴体,有机会可以拍照上传
发表于 2011-4-19 11: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huambition在2011-4-19 10:41:00的发言:

面板很薄,放在阳光下的时候可以看到光透过面板射进琴体内部,很美的图像。

真有点不可思议,楼主是真的吗?

白松的透光性很高,大家可以那自己的白松琴在阳光下(或者在强灯光下)照射试试看。不过时间不要太长,以免伤害到吉他。

发表于 2011-4-19 14: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拥有了那么好的琴为何要出让呢?

发表于 2011-4-19 14: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瞧你小样在2011-4-19 14:04:00的发言:

楼主拥有了那么好的琴为何要出让呢?

这不是转让信息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吉他岛六弦聊斋 |人工智能

GMT+8, 2024-11-30 15:39 , Processed in 0.06827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