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岛六弦聊斋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70|回复: 4

对于业余音乐考级的反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17 22: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暑假期间,又是业余音乐考级的旺季,有关于考级在组织工作上的弊端,媒体已不止一次曝光过,我想从其他方面说说自己对考级的感想。 在很多国内外的音乐学院里,通过一定级数的考试,才能拿到毕业文凭,学生在校的学习,以通过级数来证明自己在“技术”上的进步,有些学院的考级编订的相当具有权威性,比如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考级,会被其他学校采用。 在音乐学院以外,也就是在社会上推行考级制度,我不知道当初是基于什么样的初衷,但此制度施行至今,对于学习音乐的正常化,已是弊大于利。在我所接触过的家长中,绝大部分都是基于希望给孩子培养一个兴趣或爱好,或说是“提升素质”,才让孩子学一门乐器,而家长们要确定孩子学习的进步程度,就是让孩子去考级,当然,这些都是听来非常正当的理由,还有其他的比如家长彼此之间的攀比心理或是希望将来高考加分等等。。。。。 我先假设设立业余考级的初衷是为了有利于音乐教育的普及,希望对全民的音乐修养有所提升,那么再来看看这样的理想,透过考级的方式能否实现呢。 答案是否定的。 看看咱们的英语教育吧,从初一起,学校开始教孩子们学英语,如果一个孩子能读到高中毕业,那么起码学了六年英语,学了六年的英语,能和外国人说上两句,作简单自我介绍的孩子,占有多少比例呢? 语言本来就是一门沟通的工具,先能沟通,才进阶到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乃至做学问,在校六年的时间,以考试的方式不断检验孩子的学习成绩,结果变得只会考试,用外语沟通的能力几乎全无,这样学一门语言,对吗? 试想一下,如果一开始就以学会沟通为目的而不是考试为目的,掌握一门外语的简单沟通能力,也许一两年就够了,之后的四年还可以更深入的学习,甚至能看整本的原文书呢。 而以考试为主的学习方式,不但本末倒置,还抹杀了学生们对学习外语的兴趣,以后看到外语就怕,甚至厌烦。 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就像考级制度希望做到的那样,提升全民的音乐素质,那么看看英语教育的例子,用考试的方式,能做到吗? 假设一个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钢琴的孩子,在他上初中之前,能通过十级的考试,他的音乐修养就算不错了吗,就我所观察到的情况,由于为了应付考试,每年都要考更高的级数,孩子们常常会花上一年半载的时间,专门练习隔年考级时要考的曲目,其他的基础练习则都是“要考才练,不考就不练”,等到通过了最后的十级,才发现,除了考级的曲目,其他的曲目都不会弹,这就像学英语的例子,除了考试要考的题目会做,却连个简单的自我介绍都不会。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 如果把要通过考级的想法先搁一边,扎扎实实的从基础学起,进度安排的合理,拥有了优秀的读谱能力,灵活的手指和丰富的音乐知识,再去考级岂不更容易,初期也许进度看来缓慢,其实这才是走直线的道路,跳过该练的基础,只为了拿到考级的证书,反而是在走弯路! 和前述学外语的例子一样,花同样的时间,不同的学习方式,最终的效果是不同的,为什么要选择走弯路呢。 从音乐的表现来说,把乐谱上所有的音符都完整无误的弹出,也不能算是音乐,如果算的话,那还不如去听电脑音乐,通过考级,只能证明孩子能够把考试的曲目弹下来,但这不是学音乐,音乐除了音符以外,还有很多内容要学。 家长们可以不懂音乐,但至少可以想想,以考试为主的方式来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能达到目的吗? 用应试教育的方式来学任何东西,都是最枯燥无味的,更何况像音乐这样的艺术,音乐有许多功能,从最早期的祭祀、移风易俗、教化人心、修身养性,甚至近来被采用于心理治疗,音乐的功能很多,有些功能颇具争议,不过最起码,音乐能够自娱自乐,音乐具有娱乐功能应该是最没争议的,而学音乐要想能够做到自娱,而后娱人,先决条件是学的人必须喜欢音乐,把学音乐视为一种享受,用考试为主的方式,能够让人喜欢学习的过程吗。 当我们逐渐认清学音乐的目的后,应该认真思考何种学习的方式才能达到目的,考级绝对不是目的,它只是一种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如果学音乐只有考级这项手段,我认为目的是不可能会最终达到的. 200771722135859560.jpg
发表于 2007-7-17 23: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存在一个会弹不会听的问题,不仅仅是业余爱好者存在这个问题,专业的也存在。 音乐何时变得机械了?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不是一个机械民族。
发表于 2007-7-18 0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郁郁荷风在2007-7-17 23:33:21的发言: 存在一个会弹不会听的问题,不仅仅是业余爱好者存在这个问题,专业的也存在。 音乐何时变得机械了?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不是一个机械民族。
不是机械,而是短视浅薄及过分功利化。当年大清的官僚喊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将西方的先进技术视为奇技淫巧而无视其先进理念思维时,殊不知自秦始皇以降,中国所谓的思想已逐步堕落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千年以来国体亦复如是,音乐与时俱进地沦落也不足为奇了。
发表于 2007-7-21 03: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关的油料: 1.教育部艺教文件.----此文出来之后,听说一些中小学校园试行像学生必须穿校服般地开展什么统一的华尔兹等课间舞蹈等"高雅"艺术课,社会反响强烈. 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脱离社会往往道路曲折. 2.文化部劳动部的钢琴吉他技术职称评定讨论稿.社会文艺人才同样有与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等同等的职称.这些职称由教育部门颁发; 而像文化馆站的助理馆员,馆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由文化部门颁发.是人才就要受到国家认可,社会尊重. 3.演出管理条例.并不是取得专业文聘才发演员证. 4.科班教育和环境教育.互相关联.缺一不成气候.环境教育是根基,科班教育开花结果的只是连根的总体开花结果的一小部分.最绚烂夺彩的也并不都是科班出身.环境教育目前的机制之一就是社会艺术门类的考级,理应得到重视. 5.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公共经济学关于"公共池塘"管理各个参与方的利益调衡. 学校过多地干预了学生们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尽管很多很多人敢怒不敢言.本人就大胆直说. 学校,家长,社会都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要学生们仅仅依靠学校....后果可以设想. 6.社会主义吉他社会初级阶段的必经阶段.----灌水.社会考级是该阶段不可或缺的机制,只有进一步创新改革改进,不可抹杀.当然也没那么容易被抹杀. 7.政策市效应.----股票有之.难道艺教也是?! 8.地方上因地适宜的灵活应对.----各地都有社会考级,个人觉得广东的以考级内容很不错.主要是事在人为. 9.种文化与灌文化.------浙江省一改过去文化下乡单一的送戏送书送电影的三下乡形式,利用农村文化底蕴作根基,开展了农村种文化活动,该理念在国内反响强烈.被逐渐推广开来.吉他也是可以用来种的.温州的民谣吉他之乡也是种出来的. 10.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教育部与文化部门的分别动向.-----有一点,文化广电新闻出版部门强大的媒体宣传工具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 我觉得文化部门和教育部门应该充分地协商,共同探讨推进业余艺教的路子. 目前我们当地的文化部门对艺教的管理力度很小.近来省文化厅又发文征集文化市场管理论文. 我想以此相关内容为论题,就说加强社会艺教市场管理之浅见. 社会艺教是一个公共的池塘,对其管理并不是哪个部门说了算.需要社会各方共同调衡
发表于 2007-7-21 03: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een 于 2007-7-19 09:03 发表 晕哪~ 没火你加油干嘛 -------------------------------------- 这火本身就存在,试想那么多人参与了业余考级工作,如今教育部艺教文件又不鼓励不承认社会艺术门类的考级成绩,并要把普及艺教缩小范围主要圈在校园内进行.同时又来一篇楼主的上好的考级反思檄文,令目前尚处婴幼儿阶段的社会吉他考级雪上加霜.没火才怪.雪中送油碳.投票支持社会吉他考级. 可怜的是我们温州至今还没开展过吉他考级. 我觉得楼主反思文章调研主题的目标导向应放在如何正视痹端,进一步改革改进社会吉他考级工作,使之成为促进提高大陆吉他总体水平的一个良好的吉他音乐普及教育机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吉他岛六弦聊斋 |人工智能

GMT+8, 2024-12-1 13:42 , Processed in 0.04098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