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应用"弹性速度"练习演奏布罗威尔练习曲第六号
威廉斯讨厌"弹性速度","弹性速度"真的令人那么讨厌吗?
塞哥维亚常用"弹性速度".为什么?
试一试应用"弹性速度"演奏表现布罗威尔练习曲第六号.
会有什么所得?
我想,所谓"弹性速度"应该是"平均速度"和"加速度"的综合表现吧.比如上坡的加速度是"负"的加速度,下坡是"正"的加速度.过弧线坡有二种情况,一种是凹型弧状的,一种是凸型弧状的.
而对于结构音来说,它的延音延时也是一种平衡自然的表达.
驾驭"弹性速度"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良好的音乐感觉.
就像把对能够把握海浪的节奏,做到与浪共舞的冲浪运动员姑且叫他水手的话.在音乐表现中能够驾驭"弹性速度"的也是对乐手的一般技术要求.
我想,弹性速度的运用主要是克服音乐表现中的"生硬"与"机械",使之变得"圆润"和"顺乎自然".
弹性速度跟REBATO不同.后一种是重新安排节奏.
弹性速度还可以是确定在平均时值的节奏型一定时值范围内凭感觉自由发挥.----比如在乐队配合或重奏合奏中[或独奏中]
另外弹性速度还可以进一步地打破上面的限制凭感觉自由发挥.它的韵味和律动[音乐]简直无法用常用的记谱法完好无损地记录下来.-----比如表现高山流水般的民乐....
我觉得弹性速度不是什么托词.而是顺应自然的目标对人们提出的一种基本技术要求.
我认为初学者二个方面都要抓.
一是使用节拍器的机械训练.
二是利用节拍器或脱离节拍器的顺乎自然的音乐表现.(比如弹性速度的练习和应用.)
比如怎样看待弹奏乐谱时的后续"目标引导"?怎样做到技术性衔接的圆润?克服生硬的表达音乐?
又比如怎样做到脱离机械节拍的机械"命令",把个音,乐节乐句表达得顺乎自然.富有音乐的张力感.使音乐的表达有韵味,有韵律.而其音乐表现与作曲者的本意并不矛盾.
[ 本帖最后由 12356 于 2007-5-19 12:33 编辑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19 12:39:4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