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的音乐活动中,我们常常能听到这样的说法,称巴赫为“音乐之父”。音乐爱好者对巴赫有明显崇拜的也是大有人在,这个在钢琴,吉他爱好者中尤为突出。发此文章只希望大家讨论一下,对巴赫这为音乐史上的音乐巨匠是不是应该重新审视一下。
巴赫的艺术是世界“文化大厦”的一根有力的支柱。其艺术成就和整个人类文明是不可分割的。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同时又接受早期启蒙思想的影响,即使他的宗教作品也常常闪烁着人文主义的思想光芒,深刻的反映了在使德国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的三十年战争(1618—1648)后,处于封建割据局面和贫穷落后状况下的德国人民感到痛苦压抑,期望和平同意的心态。他继承了16世纪以来的国声乐和器乐的传统,吸收了意大利和法国音乐的先进技法,把复调音乐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崇尚理性,尊重科学,音乐思维富有逻辑性。他积极支持十二平均律,不仅把自己的键盘乐器改调新律,还先后创作了两部《平均律钢琴曲集》(1722,1744)被喻为钢琴上的旧约全书,用创作实践来证明平均律的优点和切实可行。他对键盘乐器的指法改革具有远见卓识,他的指法体系已为后人普遍采纳,一直沿用到现在。
巴赫的作品主要涉及声乐和器乐体裁。声乐作品以宗教音乐为住,所作300首教堂康塔塔现存195首,大多以赋格式的合唱开始,随后是一系列的宣叙调和咏叹调,最后以众赞歌结束。另有世俗康塔塔23首,大多是轻松活泼的“音乐剧”,包含宣叙调,咏叹调,合唱和重唱,其中《咖啡康塔塔》(BWV211)和《农民康塔塔》(BWV212)尤为著名。还有五部受难曲,但完整保存下来的只有两部,即《马太福音受难曲》和《约翰福音受难曲》。其《b小调弥撒》构思宏伟,篇幅长大,不仅有庄严的合唱和重唱,还有充满人情味的独唱咏叹调,着已经远远超出教会仪式音乐的规范,成为不朽的艺术作品。
再器乐方面,巴赫是巴洛克高峰时期的管风琴大师。作有各种题材的管风琴曲。6首《英国组曲》,6首《法国组曲》,《6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帕蒂塔》,《6首大提琴组曲》,4首乐队组曲和6首《勃兰登堡协奏曲》。最后的作品〈音乐的奉献〉和〈赋格的艺术〉是集三百年复调音乐技术之大成的总结行作品。
至此,我对把巴赫称为“音乐之父”提出了疑问:为什么称巴赫为音乐之父?是他创造音乐了吗?可音乐早在中世纪之前就已经产生了。是因为创作了清唱剧和康塔塔吗?但清唱剧和康塔塔在巴赫诞生之时就早已经形成了……
纵观音乐史上的巴洛克时期,您会不难发现,巴洛克时期大部分的音乐成就都属于意大利:1597年的狂欢节,里努契尼作诗,佩里作曲〈达夫内〉在意大利中部城市佛罗伦萨上演,这是世界第一部歌剧,也成了巴洛克时期开始的标志。蒙特威尔第开创了威尼斯歌剧乐派,把17世纪的歌剧推向高峰。那不勒斯乐派的作曲家亚历山德罗·斯卡拉蒂的歌剧创作促成了那不勒斯成为18世纪意大利的割据中心。后期作品中创用的“快—慢—快”形式的“交响曲”,世称意大利序曲,成了古典交响曲的前身。斯卡拉蒂还写过600多部康塔塔,一百多部清唱剧,二百多部弥撒曲,许多经文歌,牧歌,以及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变奏曲。其创作摆脱复调音乐风格,更趋向和声性。他在和声和曲势上的创新为古典音乐奠定了基础。
此外,现代钢琴1709年有意大利人斯托福里根据哈普西柯德改制而成。因为可以奏出明显的强弱变化,最初命名为“可强可弱的哈普西柯德”。pianoforte(钢琴)一词由此而来。17、18世纪意大利北部的克雷莫纳有三个家族产生不少制造提琴的名将。分别是阿马蒂家族,瓜内利家族,和斯特拉迪瓦利。他们的琴已经成为稀世珍品。还有三重奏鸣曲,独奏奏鸣曲,大协奏曲,独奏协奏曲,序曲交响曲等这些影响至今的音乐体裁,全都来源于意大利。维瓦尔第的协奏曲,不仅数量上要比巴赫的协奏曲多,而且还受到巴赫的推崇。与巴赫同年出生的德国作曲家亨德尔,虽然长时间的远离故土,久居英国,但他在歌剧,及其他声乐作品创作上的成就也是巴赫所不及的。
再次回顾巴赫的艺术成就:巴赫在歌剧创作上是个空白。大部分作品的创作形式都继承前人后进行发展。个人创作的器乐作品价值远高于声乐作品价值。拿这些东西跟其他巴洛克其他艺术家比显的暗淡了不少。最能体现巴赫对整个音乐世界作出贡献的,也只有推广平均律,创作了〈平均律钢琴曲集〉,总结复调艺术创作的〈赋格的艺术〉这几项了。称巴赫为“音乐之父”确实有一些牵强。
不可否认,巴赫是巴洛克音乐发展到高峰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与另一位代表人物亨德尔在德国的出现使得德国音乐终于可以和意大利,法国音乐在此后的音乐发展历程上并驾齐驱了。标志着德意志民族音乐的兴起。但是怎么会出现“音乐之父”这个称谓呢?
几个世纪以来,德国屈服在外国的压力和影响之下,经济的落后,政治的分裂,精神文化的堕落,使得德国几乎无民族意识可言。文化受法国影响的支配,宫廷操法语,学术界用的拉丁文,主宰歌剧院和乐坛的是意大利人。当贵族统治阶级在政治上日益依靠外国,再音乐上日益崇拜和模仿外国音乐的时候;当粉饰封建统治的宫廷音乐,死气沉沉的宗教音乐,以及追求享乐的浮华,浅薄的乐风盛行的时候,巴赫的音乐坚持并发扬质朴,坚实的德意志民族音乐的风格。当德意志民族的语言还未统一的时候,巴赫的音乐却已标志着德意志民族音乐语言的形成。这对促进德意志统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意识有着积极的历史作用。当一个民族摆脱了长时间的政治压迫,文化的控制,他会觉醒。他会明白文化对一个国家,对一个民族的重要性。18、19世纪,受法国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德意志民族文化精神空前发展,以古典哲学,古典——浪漫主义文学以及音乐领域的传达创造为代表的辉煌成就,既是“现代化”所反映的时代精神体现,也是德意志民族文化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复兴。哲学界的黑格尔,费尔巴哈,文学界的歌德,席勒,音乐界的贝多芬等都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但觉醒也带来了激进。改时期后叶的太多作品充斥这激进,昂扬,自负。太多的作品宣扬着德意志民族是世界上的优等民族……纳粹的出现,一战、二战的爆发也就极右翼思想蔓延的具体体现了。音乐领域也未能逃脱,“音乐之父”也就自然出现了,甚至直接影响到了我们的理解。
意大利,总是让人又爱又恨的。自古以来意大利对自己民族艺术成就的总结上就不是很重视,人们都比较重视操作行更强的艺术塑造。这就使得我们现在能看到很多意大利的艺术成果,但是很少看到有关意大利艺术成果的理论著作,有也大部分为其他国家的作家所作。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忽视意大利艺术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是不是大家也关注一下既可爱又可气的意大利??
参考书目:〈中国大百科全书〉 音乐、舞蹈卷 历史卷
〈欧洲音乐简史〉 钱仁康
〈德意志帝国〉 陈振昌 相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20 16:52:5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