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岛六弦聊斋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10|回复: 10

讨论:[吉他]音乐是有民族性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8 0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民族性的音乐也是世界性的,失去民族性的音乐就不是音乐。----能举出反例吗? 民族性的音乐融进了民族的生活之中,也是各个民族托起了一颗颗[吉他]音乐界的太阳和明星,作曲家[或演奏(唱)家]们依托民族音乐的根基创作出了一个个流芳百世的精品。音乐失去民族性,就失去了大众的支持,其结果是可怜的。
发表于 2007-5-8 11: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与其想办法把吉他民族化,不如把我们的国乐国际化。
 楼主| 发表于 2007-5-8 13: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上楼的厉害.献花一束. 我这个乡巴佬平时音乐听得少,这段时间突然听的多起来.印象中书本中有名人说过的这句话,感觉有所共鸣便心血来潮贴上去了. 方岛主说:呵呵,与其想办法吉他民族化,不如国乐国际化.-----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啊!!!!![我一般叹号不常用] 我想"吉他中国化"的步子是应该接在"国乐国际化"之后.并且"吉他中国化"的提法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吉他中国化"其实由外国人搞更加合适!----这样主次分明.正如女子十二作坊,用的是民族乐器,表现的却是现代音乐.民乐从中显示的只是特色.这样以来既让老外听得爽,又让国人听得懂.还有听者都有新鲜感.---一举三得.[也许是一举五六得] 同样现在大陆舞台流行外国人演绎中国文艺,中国文艺为主,老外的演绎只是特色.这种态势也充分显露出老外们的越来越加对中国文艺的浓厚兴趣. 吉他本身是舶来品,无论考古者要花很大的力气来说明吉他源自中国,其舶来文化的诸多方面的特征已定格化了.中国人要"吉他中国化,吉他民族化"需要一个历史的进程.现在的路只须把吉他作为"柳毅传书","借花献佛"的载体和媒体.其中的"书"和"献佛的礼物"就是"中国文化和民乐"."传书的载体"指的就是吉他,"所借的花"就是"通过中外作曲家作带有民族风格的吉他曲并通过中外吉他家[主要是外国人]的吉他演绎"这个媒体.老外在中国搞演出,不弹点中国的作品销路就差了点.... "柳毅传书",-----姑且理解为:中国人出门弹吉他给外国人听叫"刘毅传书"总要有所新意吧.~~ "借花献佛"------姑且理解为:老外吉他家到中国来弹吉他给中国人听叫"借花献佛".总要有所表示吧.~~ 忘了说一句:中国人弹给中国人听那叫"传道". 弹琴的那些人不妨叫"传道士". 今后待吉他真正融进将来中华民族的生活时,中华民族创造的吉他音乐才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的吉他音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9 6:33:08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5-9 05: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举二个例子: 一,初听<科庸巴巴>后的几个看点: 1,首先认可其作品为精品. 2,作曲者多明尼康尼是西方人.谱的这首吉他曲有浓郁的东方色彩.作曲材料组合为东方特色调式音阶和东方"特色和声"及东方明快的节奏动机.一听就是"东方货".更多展现的是东方民族文化. 3,作曲者保留了西方传统的作曲配器技法,并保留和发挥了吉他的原有特色. 4,东方人适合演绎这曲.而西方人不适合.这曲通过西方人作曲,东方人"柳毅传书"成了音乐中的精品.它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5,东西方人听了这曲感受不同,东西方文化相互渗透.东方人听这曲倍感亲切的同时,进一步体会到西方作曲技艺的精妙和舶来品吉他的丰富表现力,西方人在欣赏中进一步领略了东方文化的风采. 二,杨雪菲的困惑: 我记得在几年前媒体采访她时问她有关中国文化的事,她一时答不上来,她觉得在这方面要恶补一番.可以看出老外在欣赏她弹琴的"凌厉攻势"的同时,也希望她通过吉他演奏更多地展现东方文化. 杨雪菲既属于世界,也是华人.她的血统注定了中国文化是她的进一步发展的根基. 她今后在这方面的所作所为在中西方文化的融合方面将会发挥"领导者"的作用. 作曲是国人的弱项,西方人的强项. 演绎西方作品杨小姐无疑也是个强人之一. 一个人精力有限.虽不奓求杨雪菲今后出多少作曲的精品,但我们愿意看到今后世界级的作曲大腕能为她谱写多少的精品.其中的精品一定带有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内容. 我想借上面的例子来说明吉他音乐渗透并融合中国民乐文化是一种方向和趋势. 针对经济是否决定文化高原辐射动向和对"吉他有没必要应该融入中华民族生活"并持随其自然态度的问题,应答如下: 我认为中西方各有文化高原,对流方向明确,各自融化.以推进民族文化世界化进程.然而随其自然该推进过程必将杂乱无章.若能科学地有秩序有意识开创性地推进,其效益有把握更高更大一些. 我认为文化和经济是相对分离的.中国印度是文化大国,它们无需通过经济膨胀而老早已经形成了公认的"文化高原". 若说与经济挂勾,"经济"只不过是文化高原向外辐射的一种重要媒介.跟旅游业有点类似.穷地方往往风景美不胜收. 作为文化媒介[企业]主观能动努力的较理想方向是:经济为我所用.努力吸引公众多一点"我方"的文化消费. 作为文化人的普通想法是:给"我"一个物质财富为我精神财富拥有者所能拥有的理想的客观环境."我"必须首先得攀登某个"文化高原",从而获得精神财富,并达到具备生产文化作品的能力. 公共管理部门呢设法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等等. ---[公共经济学,公共管理学和公共政策学的学习体会] 以上我想说的意思是要营造我们心里盼望的理想的客观环境,各方都要努力.然而每个人努力的目标和方向首先要认好认准,并不等于现在的热门就是好的.路走偏了,将来的机会机遇可能就失掉了. 吉他若能融入中华民族的生活,吉他人凭借其的精神财富就有把握在社会资源中获取与其付出相当的物质财富.所以"吉他应该融入中华民族生活"也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目标.那就要归结到考虑"吉他能否融入中华民族生活"这个问题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9 6:25:55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5-9 17: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音乐是有民族性的,有必要让吉他融进中华民族的生活吗? 有民族性的音乐也是世界性的,失去民族性的音乐就不是音乐。----能举出反例吗? 民族性的音乐融进了民族的生活之中,也是各个民族托起了一颗颗[吉他]音乐界的太阳和明星,作曲家[或演奏(唱)家]们依托民族音乐的根基创作出了一个个流芳百世的精品。音乐失去民族性,就失去了大众的支持,其结果是可怜的。 我这个乡巴佬平时音乐听得少,这段时间突然听的多起来.印象中书本中有名人说过的这句话,感觉有所共鸣便心血来潮贴上去了. 方岛主说:呵呵,与其想办法吉他民族化,不如国乐国际化.-----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啊!!!!![我一般叹号不常用] 我想"吉他中国化"的步子是应该接在"国乐国际化"之后.并且"吉他中国化"的提法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吉他中国化"其实由外国人搞更加合适!----这样主次分明.正如女子十二作坊,用的是民族乐器,表现的却是现代音乐.民乐从中显示的只是特色.这样以来既让老外听得爽,又让国人听得懂.还有听者都有新鲜感.---一举三得.[也许是一举五六得] 同样现在大陆舞台流行外国人演绎中国文艺,中国文艺为主,老外的演绎只是特色.这种态势也充分显露出老外们的越来越加对中国文艺的浓厚兴趣. 吉他本身是舶来品,无论考古者要花很大的力气来说明吉他源自中国,其舶来文化的诸多方面的特征已定格化了.中国人要"吉他中国化,吉他民族化"需要一个历史的进程.现在的路只须把吉他作为"柳毅传书","借花献佛"的载体和媒体.其中的"书"和"献佛的礼物"就是"中国文化和民乐"."传书的载体"指的就是吉他,"所借的花"就是"通过中外作曲家作带有民族风格的吉他曲并通过中外吉他家[主要是外国人]的吉他演绎"这个媒体.老外在中国搞演出,不弹点中国的作品销路就差了点.... "柳毅传书",-----姑且理解为:中国人出门弹吉他给外国人听叫"刘毅传书"总要有所新意吧.~~ "借花献佛"------姑且理解为:老外吉他家到中国来弹吉他给中国人听叫"借花献佛".总要有所表示吧.~~ 忘了说一句:中国人弹给中国人听那叫"传道". 弹琴的那些人不妨叫"传道士". 今后待吉他真正融进将来中华民族的生活时,中华民族创造的吉他音乐才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的吉他音乐. 先举二个例子: 一,初听<科庸巴巴>后的几个看点: 1,首先认可其作品为精品. 2,作曲者多明尼康尼是西方人.谱的这首吉他曲有浓郁的东方色彩.作曲材料组合为东方特色调式音阶和东方"特色和声"及东方明快的节奏动机.一听就是"东方货".更多展现的是东方民族文化. 3,作曲者保留了西方传统的作曲配器技法,并保留和发挥了吉他的原有特色. 4,东方人适合演绎这曲.而西方人不适合.这曲通过西方人作曲,东方人"柳毅传书"成了音乐中的精品.它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5,东西方人听了这曲感受不同,东西方文化相互渗透.东方人听这曲倍感亲切的同时,进一步体会到西方作曲技艺的精妙和舶来品吉他的丰富表现力,西方人在欣赏中进一步领略了东方文化的风采. 二,杨雪菲的困惑: 我记得在几年前媒体采访她时问她有关中国文化的事,她一时答不上来,她觉得在这方面要恶补一番.可以看出老外在欣赏她弹琴的"凌厉攻势"的同时,也希望她通过吉他演奏更多地展现东方文化. 杨雪菲既属于世界,也是华人.她的血统注定了中国文化是她的进一步发展的根基. 她今后在这方面的所作所为在中西方文化的融合方面将会发挥"领导者"的作用. 作曲是国人的弱项,西方人的强项. 演绎西方作品杨小姐无疑也是个强人之一. 一个人精力有限.虽不奓求杨雪菲今后出多少作曲的精品,但我们愿意看到今后世界级的作曲大腕能为她谱写多少的精品.其中的精品一定带有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内容. 我想借上面的例子来说明吉他音乐渗透并融合中国民乐文化是一种方向和趋势. 针对经济是否决定文化高原辐射动向和对"吉他有没必要应该融入中华民族生活"并持随其自然态度的问题,应答如下: 我认为中西方各有文化高原,对流方向明确,各自融化.以推进民族文化世界化进程.然而随其自然该推进过程必将杂乱无章.若能科学地有秩序有意识开创性地推进,其效益有把握更高更大一些. 我认为文化和经济是相对分离的.中国印度是文化大国,它们无需通过经济膨胀而老早已经形成了公认的"文化高原". 若说与经济挂勾,"经济"只不过是文化高原向外辐射的一种重要媒介.跟旅游业有点类似.穷地方往往风景美不胜收. 作为文化媒介[企业]主观能动努力的较理想方向是:经济为我所用.努力吸引公众多一点"我方"的文化消费. 作为文化人的普通想法是:给"我"一个物质财富为我精神财富拥有者所能拥有的理想的客观环境."我"必须首先得攀登某个"文化高原",从而获得精神财富,并达到具备生产文化作品的能力. 公共管理部门呢设法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等等. ---[公共经济学,公共管理学和公共政策学的学习体会] 以上我想说的意思是要营造我们心里盼望的理想的客观环境,各方都要努力.然而每个人努力的目标和方向首先要认好认准,并不等于现在的热门就是好的.路走偏了,将来的机会机遇可能就失掉了. 吉他若能融入中华民族的生活,吉他人凭借其的精神财富就有把握在社会资源中获取与其付出相当的物质财富.所以"吉他应该融入中华民族生活"也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目标.那就要归结到考虑"吉他能否融入中华民族生活"这个问题了.
发表于 2007-5-9 17: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
 楼主| 发表于 2007-5-12 0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方孩子学习西方音乐必须面对的问题是什么,如何来克服?   林耀基:我们现在的大环境不如人家,因为它表现的是西方的音乐,所以从环境氛围这方面我们就代替不了。你比如说欧洲文明,它的一些建筑,它的历史,我们中国是没有的。我们中国有自己古老的文化,当然我们的文化给我们很多教育,但提琴毕竟是人家的乐器,所以这一点我们没有优势。但是我认为把基础打得好一点,就是说我们现在改革开放,我们可以出国留学呀,请进来呀,出去旅游呀,这些都是很好的事情。所以我们改革开放以后比以前进步多了。   帕尔曼:我并不认为东方孩子学习西方音乐有什么问题,他们听起来拉得很好呀,好像并不像在学习一种外语。
发表于 2007-5-12 01: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环境问题是存在的。要尽量给学生创造学习环境。多听,多看,多思考,少练琴,呵呵,懒人说懒话。
 楼主| 发表于 2007-5-12 2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admin在2007-5-12 1:15:39的发言: 环境问题是存在的。要尽量给学生创造学习环境。多听,多看,多思考,少练琴,呵呵,懒人说懒话。
把您的这句话今天拿出去卖了.想不到很受5,6个主顾的欢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12 20:02:24编辑过]
发表于 2007-5-12 2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虞思雷1969在2007-5-12 20:01:50的发言: [quote]以下是引用admin在2007-5-12 1:15:39的发言: 环境问题是存在的。要尽量给学生创造学习环境。多听,多看,多思考,少练琴,呵呵,懒人说懒话。
把您的这句话今天拿出去卖了.想不到很受5,6个主顾的欢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12 20:02:24编辑过]
[/quote] 呵呵,说明懒人队很壮大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吉他岛六弦聊斋 |人工智能

GMT+8, 2024-11-28 20:40 , Processed in 0.04938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