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岛六弦聊斋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56|回复: 2

从吉他到琵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7 21: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原来是个吉他爱好者,十七岁起弹了近十年,可能由于琴质和方法问题,到后来抱起琴没弹几下,左手小臂就如同要断了般难受,只能停练。1996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新村的老年活动室碰到“江南丝竹”的排练活动,见那些老师傅都能悠闲自如地弹奏琵琶、阮、三弦乃至二弦的秦琴等弹拔乐器,不由觉得“这不也很好,这也是音乐呀!”于是带了根箫跟在后面吹了起来,居然吹响了,而且在起初不熟悉乐谱时仍能跟奏(“滥竽充数”这一寓言故事看来确有其事),尝到了甜头,便从此一发不可收,跟着老师傅们去好几个街道的办事处、文化站、老年活动室活动。 在小东门街道,我的丝竹协会入会介绍人季逸君老先生告知说这里还有一支老年乐队在活动,叫“中国管弦乐团”,大部分是专业退休的,而且是卫仲乐的学生。我正好有卫教授的磁带,对这位民乐泰斗不胜崇拜,于是就欣然参加了“中管”的排练。 伙众合奏是民乐入门的很好方法,特别是箫等较难发声的乐器。但若一直仅限于此,也不助于提高。“江南丝竹”中最长的一曲《桥》的三个“卖头”,原本要求一个个乐器独奏,现在都是分小组“合卖”,我们也尝试过几次“单卖”,大都不成功,不由体会到若没有专业的心理、技术是“卖”不出的,这也是业余票友的缺憾。 参加“中管”的排练、演出,跟那些资深的专业演奏家一起合作,一方面能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所奏曲目中常有轮奏的乐段,对独奏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也给了箫等声音轻容易被“淹没”的乐器很好的出头露面“秀一秀”的机会。 现在有的大型民乐团合奏时已不用箫了,而用单簧管之类声音响的乐器,也不管那是西乐器。 “中管”对于箫的重视是其一大特色,这归因于其创始人卫仲乐教授以及现下的乐团领导的鉴赏观,在目前的民乐界是难能可贵的。 然而,与之相反,卫教授及其后来人对于自己的看家乐器——琵琶,却反而显得有些不够重视。甚至有“琵琶永远只有一把”的说法。卫教授是琵琶“浦东派”的嫡传,其学生——“中管”的好多老师几乎个个都是琵琶高手,平时都不愿轻易以之示人,只能从乐队唯一的主奏,谢德溪老师的不同凡响的音色中得以有所领教。不过,虽然谢老师的音量也不小,但总显得孤单了些。 我曾参加了1998年初“中管”成立55周年的纪念演出,其第一个节目是龚万里老师指挥的60名学员合奏的《阳春白雪》,随着指挥棒的挥动,乐音喷涌而出,如水银泻地,一气呵成,恰似阳春三月鹅毛大雪纷纷飘下,好不热闹痛快之至。我觉得其效果,至少在气势上,已不亚于磁带中卫教授的演奏了。要知道这些学员还都只是比琵琶高不了多少,刚刚勉强抱得动琴的小学代低年级儿童!不是亲眼目睹真是难以置信。琵琶比吉他等西洋弹拨乐器更适于合奏,应该发扬国乐的这一优势(还有箫和笙也是多多益善的)。 这场音乐会还有几个合奏曲值得一提: 一、《四平》,根据京剧同名唱腔改编而成,“贵妃醉酒”的唱腔用笛子等组成的大型民乐队奏出来也挺好听。京剧似应该尝试这样的伴奏,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据考证,京戏在徽班进京初期也是用笛子伴奏的)。 二、《行街》,二胡齐奏的这首乐曲片段也令人欣快不已,因其快板有着惊人的演奏效果。这也是许多人热爱似乎平淡无奇的“江南丝竹”八大曲的主要原因。不过若非经过精心磨合,既使是专业乐队也难以缮奏下来。现在听真正的“江南丝竹”要到民间。 三、《春江花月夜》,此曲现在几乎人人皆知,是最流行的民乐曲之一。但很少有人知道,其源出处正是“中管”,至今仍能原汁原味地演奏。由此可知该团的水平是无愧于其称号的。但愿什么时候也能象她的这首保留曲目一样家喻户晓。 四、《流水操》,美国人在向太空发射的《旅行者》号控探器上载着我国古琴曲《流水》的音碟,以期太空外星人能听到。早在40年代初刚刚建团时,卫教授就将这首曲子改编成大合奏,一直是演出的压轴曲。比起古琴独奏来,其旅律更为清晰,音响更为逼真,激昂动人的旋律,赋于大自然中的流水以生命的灵性。浩浩荡荡的流水一路高歌奔腾而来,遇到了多弯险滩,岩崖礁石的阻拦,毫不畏惧,绝不退缩,勇往直前,“七十二滚拂”回旋激荡,终于冲破了艰难险阻,汇入了大江大海。乐队模仿奏出的此过程的音乐具有强烈的荡涤心灵的能效,奏者听者皆大欢喜,演出至此圆满结束。难以想象的的是如此气势磅薄的音乐,就是出自我们这二、三十名男女老少,专业业余混合的“杂牌军”手中,真是值得骄傲。美国人若早听了,可能会采用我们的录音的。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从头至尾参与的正规音乐会,从事先排练,打印目录,到当天一大早到音乐学院礼堂,贴幕布,布置舞台,彩排,吃午饭,观众进场,到大合奏中“滥箫充数”,也着实忙活了一阵。虽然临末只带回一小盒糕点,但获得了宝贵的舞台经验,愉悦的心情萦绕心际,难于言表,这是多少钱也买不到的。 以上是我参加“中国管弦乐团”排练和演出的一些心得体会。值此建团六十周年之际,希望更多的音乐爱好者,特别是弹吉他的,不要只局限于吉他(特别是那些木质差,弹不响的工厂琴)。不如尝试一下民乐,参加中国管弦乐团”、“江南丝竹”乐团的排练和演出,从老一辈演奏家手中接过振兴国乐的本领和旗帜,这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理所当然且义不容辞的! 谨以此文纪念委逸君等最近五年来仙逝的老乐师们! 学员:朱文波 二OO三年十月十六日 二OO六年五月重订 又及: 现在“中管”因成员年事已高,已很少聚集排练演出了。
发表于 2006-5-9 18: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彝族舞曲--
吉他与琵琶版深情对话



琵琶乐和吉他结合,别有一种心情,
琵琶与吉他,均为弹拨乐器,
但却有着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
琵琶的前身之一,
曲项琵琶和五弦琵琶经由丝绸之路,
从西域传到中国,逐渐演变
成东方传统乐器;吉他的前身之一 。

中亚地区的游吟诗人、
神巫和苦行者们弹奏的一种
名叫“tar”的单弦诗琴,
却经丝绸之路传到了波斯以及整个西方,
演进成了今天的吉他。
下面的音乐的诞生还有一段故事:
2004年春天,
4月8日,在北京鲍家街43号音乐厅,
中央音乐学院著名小提琴
教育家林耀基先生
和琵琶教育家李光华先生,
分别带领他们的学生共同举办了
一场极富想象力的音乐会。
两位学者型的教授,
在一次偶然的小聚中,
擦碰出这样一个创意,
让他们各自的学生用各自的乐器
展开一次妙趣横生的音乐对话。
于是,一场小提琴VS琵琶的音乐会
在北京春天的夜晚引来无数的掌声与喝彩。

  在那个令人惊喜和兴奋的夜晚,
有一位仪态优雅的女生就在李老师的行列之中,
她就是赵聪,
中国优秀青年琵琶演奏家,
中央民族乐团琵琶首席。
当天应招返校,
为她的老师“助阵”。
而这场别致的音乐会也悄然传扬出
一个更加国际化的主题:
当东方遇到西方。
向上也许可以追溯至汉唐
“四夷来朝”的丝绸之路,
下则可穷至鲍家街43号的
“林李音乐之辩”。

  与此同时,
一个新的录音项目也在普罗艺术的
音乐编辑中酝酿,
它的创意就是“东西相遇”。
时隔半年后的秋天,
赵聪走进普罗艺术的录音棚开始了
与西方音乐的再次邂逅,
但此次面对的却不再是小提琴,
而是另外一件西方的经典乐器——吉他。
“对话”出的火花,
不一样的《彝族舞曲》。


吉他岛六弦聊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9 18:51:29编辑过]
发表于 2006-5-9 18: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琵琶与吉它的梦幻-〖茉莉花〗 茉莉花,娇小,柔嫩,洁白,淡雅,幽幽吐芳华。 结合最常见的两件中西乐器,碰撞出优雅醉人的旋律。 吐艳枝头百千朵 茶香花香随风飘 引得春风绕枝舞 艳阳顾盼彩云消 小小白花不争主 淡香透体自清高. [mp=500,70]http://ktv.longhoo.net/UpLoadMtv/2005101154422237.mp3[/m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9 18:34:39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吉他岛六弦聊斋 |人工智能

GMT+8, 2024-11-28 12:37 , Processed in 0.03803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