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岛六弦聊斋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69|回复: 7

[原创]唱片说明书里的故事之 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7-7 2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什么我竟然不知道有人能写出这样的大提琴协奏曲?如果我早知道的话,我在很久以前就会写一首的。”这些话是有人在第一次听完安东宁. 德沃夏克的这首新作后说的。说话者正是约翰尼斯.勃拉姆斯——德沃夏克的多年好友及他的支持者。勃拉姆斯在那时像是忘记了他刚写完了那首恢弘华丽的为小提琴、大提琴及管弦乐团所作的二重协奏曲。 勃拉姆斯并不是唯一的认识到要为大提琴和管弦乐队写首作品会碰到许多问题的作曲家。尽管大提琴有十分宽广的音域,它通常较多被演奏的音符范围却在乐队的旋律层面之下。这使得它难以穿透乐队伴奏时的厚重的音响织体。其次,即使一个优秀的演奏者能在大提琴上表现出高超的演奏技艺,它还是缺少像小提琴那样的令人兴奋的光鲜华丽音调。或许这就是为何载协奏曲文献中极少有真正出色的为大提琴而作的曲目了。正是基于此,演奏者和听者们普遍地达成共识: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应是排在相当前的位置——并且有许多人认为应在首位。 是另外一首大提琴协奏曲——维克特.赫伯特(Victor.Herbert)的第二号大提琴协奏曲——激起了德沃夏克写出了唯一的一首这种形式的作品的灵感。在他最后一年担任位于纽约的国家音乐学院院长的1894年的三月,这位捷克作曲家在卡内基音乐厅里聆听了赫伯特在纽约爱乐乐团的伴奏下首次演奏了他新作的大提琴协奏曲。这次经历对他触动很深,他决定要写首他自己的协奏曲。他的朋友兼同胞、布拉格音乐学院大提琴教授汉斯.威汉(Hans.Wihan)长时间以来一直希望他能写这样的作品。现在创作这一作品已变成现实。 德沃夏克于1894年十一月在纽约着手创作,并于次年二月完成。在这期间,他得到了波士顿交响乐团首席大提琴家阿尔温.施罗德(Alwin.Schroeder)的协助。这位演奏家在某些技术细节方面提出了建议。 威汉同样也提出他自己的建议。在德沃夏克1895年四月回到布拉格后,这位大提琴家非常认真地修订独奏部分,加注了弓法和指法。很明显地,他想要做的更多,他要加进自己的创意,包括要在末乐章里加上一段华彩。因为威汉的大力帮助,德沃夏克将作品题献给他。但是他担心威汉会试图干涉出版前的最后的校对修正工作。因此他在1895年的10月3日不得不写信给他的出版商西姆洛克(Simrock),信中写道:“我的朋友威汉与我在某些问题上有分歧。有不少让我很不悦。我必须强调的是出版的作品一定要是我写的。从某些方面看作品确实应该出成两个版本——一个相对容易的,一个则要难更难些。真正重要的是,要我将作品给你的前提是你必须保证没有人——甚至我的朋友威汉——在我不知情及未获我的准许的情况下作任何的改动,包括像威汉所作的那段在末乐章的华彩。整个作品必须如我原先所设想及写出的那样。那段华彩无论是在管弦乐版或是钢琴版的谱上都不能出现;在他给我看时我已经告知他不可能插进这么一段的。乐曲结束时渐缓渐弱——如同呼吸一般——带着对前两个乐章的回忆再现;独奏部分渐渐减弱到极弱,接下来是渐强,最后部分由管弦乐队演奏,在暴风雨般的激烈中结束。这是我的构想,对此我不作任何让步。” 德沃夏克与威汉的分歧或许正好解释了后者为何没有成为协奏曲首演时的独奏者。首演于1896年3月19日在作曲家亲自指挥的伦敦爱乐乐团的伴奏下,由英国青年大提琴家列奥.斯特恩(Leo Stern)完成的。这位大提琴家专程到布拉格跟德沃夏克学习这首作品。并且他于4月9日返回布拉格演出这首作品。接下来,他又将作品介绍到纽约和芝加哥。而美国的首演,却是(也算是顺理成章的)在1896年12月9日由施罗德与波士顿交响乐团完成的。 尽管作品是在纽约写成的,但在音乐上与德沃夏克的其他美国风格的作品毫无关系。在他创作中,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思乡之情融入到作品中。他心系祖国,这使得音乐表现的是彻彻底底的捷克精神。 作品的乐队部分包括有成对的木管组乐器、4个圆号、两个小号、三个长号、大号、定音鼓、三角铁及弦乐组。作品使用传统的三乐章形式。第一乐章是平稳进行的快板,有着雄健明朗的第一主题及首先由圆号吹出的充满美妙旋律的第二主题。第二乐章是不过分的柔板,有着简短华彩乐段的,这一乐章让人感觉比较平静。终乐章是中速的快板,非常接近进行曲的特点。它的不寻常的结尾已由作曲家用自己的话描述了。但另一个不同寻常的特点是,在马上要结束的时候,有一段大提琴演奏家与首席小提琴手的二重奏。 译自 MERCURY 出版的 由 Janos Starker 演奏的德沃夏克、布鲁赫及柴科夫斯基大提琴作品的唱片 中的说明书里的部分内容。唱片编号:432 001-2 (版权由原作者所有
发表于 2004-7-7 2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听听罗斯特罗波维奇版本: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他的原版LP更是价值连城。罗斯特罗波维奇不愧为当代最优秀的大提琴演奏家, 他那表情丰富、音色浓郁、感情真挚的演奏在卡拉杨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的衬托下,将德沃夏克的思乡情怀抒发的更加动人,成为十分完美的艺术整体。 20047720412434611.jpg [mp=500,70]http://www.mydcentre.com/club/links.asp?filename=lqdxy_DVORAK01.mp3&dpwd=<%=md5(downpwd)%>[/mp] 美籍俄罗斯大提琴家、指挥家。1927年3月27日出生于阿塞拜疆,7岁随父亲学琴。1947年获布拉格世界青年联欢节一等奖,1950年在布拉格举行的国际大提琴比赛中再次获得第一名,1964年被授予前苏联“人民艺术家”称号。1973年后旅居国外,以指挥家和大提琴家的双重身份活跃在欧美音乐舞台上。他的演奏音色浓郁、雄浑,富于戏剧性的表现力,技术炉火纯青,几乎为所有大提琴保留曲目都录了音。苏联著名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等人都曾为他作曲。他本人也写过一些室内乐作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7 20:45:14编辑过]
发表于 2004-7-7 2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你收集的德沃夏克作品曲目单上,切不可漏掉他的这首《大提琴协奏曲》。还应该是比他的《小提琴协奏曲》更优先。这是继《新大陆交响曲》之后,德沃夏克晚年最重要的作品。而且还可以说,比起“新大陆”来,这首协奏曲是更真率、更诚恳的,其中饱含着作者本人更多、更深、更有质量的人生体验和复杂情感。三个乐章都笼罩在一个整体性的苍凉感之中。音乐是美丽的,却也饱经风霜,有一股烈士暮年的萧瑟之气。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7 20:49:39编辑过]
发表于 2004-7-7 2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皮亚季戈尔斯基与夏尔•明希/波士顿交响乐团 皮亚季戈尔斯基与夏尔•明希的演绎有着明显的浪漫主义风格,在反映德沃夏克深刻的内心体验的同时,更加增添了一抹田园风味。独奏的大提琴时而在“叹息”时而在低语,令人百感交集。 [mp=500,70]http://www.mydcentre.com/club/links.asp?filename=Alex_dvoeak_b.mp3&dpwd=<%=md5(downpwd)%>[/mp]
 楼主| 发表于 2004-7-7 2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演绎这部作品技术最完美的当数费尔曼的版本。当然同时也是非常优秀的版本。他可以说是大提琴上的海菲茨,对他而言演奏上没有任何技术上的障碍。可惜英年早逝,40多岁就因为手术意外而离开了人世。
发表于 2004-7-7 21: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 杜普蕾大提琴 巴伦博伊姆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 [mp=500,70]http://www.mydcentre.com/club/links.asp?filename=he_dvorak_0103.mp3&dpwd=<%=md5(downpwd)%>[/mp] 20047721175347355.jpg 20047721182598046.jpg 以色列指挥家、钢琴家。1942年11月15日生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一个犹太移民家。父母都是钢琴教师,7岁首次举行贝多芬作品独奏会。1951年随家移居欧洲,1952年定居以色列。同年获美国的以色列文化财团奖学金,至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学院学习。先后在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学院、罗马圣西西里亚音乐学院、巴黎音乐学院随菲舍尔学习钢琴,随马克维奇、布莱兹学指挥,师从布兰杰学习作曲。   巴伦勃伊姆10岁开始活跃于国际乐坛,先后在萨尔茨堡、维也纳、罗马、巴黎、伦敦、纽约、柏林等地演奏协奏曲,担任指挥的多为一时名家,包括克路易坦、克里普斯、斯托科夫斯基等人。1954年在维奥蒂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奖。   1962年在以色列首次登台指挥,从此身兼钢琴演奏和乐队指挥。1965年起与英国室内乐团定期合作演出,长达10多年,1969年曾率该团巡回演出。   1967年与英国大提琴家杜·普蕾结婚。1975年接替佐尔蒂出任巴黎管弦乐团音乐总监兼指挥,在职15年。1987年兼任巴黎巴士底歌剧院音乐总监。1991年出任美国芝加哥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兼指挥。一年后又兼德意志柏林歌剧院的音乐总监。   巴伦勃伊姆获得过许多荣誉,诸如1958年贝多芬奖、1963年帕德雷夫斯基奖、1982年贝多芬学会奖等。   巴伦勃伊姆的钢琴演奏长于乐句的表情处理,对旋律线的表现能力很强,但往往过多地注意表面的效果。他的门德尔松的《无词歌》全集是最能体现其才华的作品,而他与杜普蕾、祖克曼合作的室内乐往往长于他演奏的协奏曲与众多的奏鸣曲。   他的指挥善于抓住作品全局结构的特长,对乐队音色、声部平衡的敏锐感,对乐队的和声色彩与内声部音型的流动,也能细致精确地表现出来。   巴伦勃伊姆还是一位语言天才,能说流利的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希伯莱语。 听听他们夫妻俩演绎的第三乐章吧。
发表于 2004-7-7 22: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我最喜爱的大提琴协奏曲,曾经有段时间,我收集我可以找到的所有版本,现在留下来的也不少。 说说老罗的版本,我最欣赏的还是他和朱利尼合作的版本,我收藏的是LD版。他和卡拉扬的版本很好,但是两位大师好像在竞技一样,在朱利尼的版本里,朱利尼更有修养,将主角的地位毫无保留地让给了大提琴。老罗还有一个版本是和小泽合作的,也不错。 这部作品,法国大提琴演奏家富尼埃的版本不可或缺,他也有好几个版本。马友友有两个版本,都不理想,第一个版本连音准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关于这部作品,还有一个小故事,德沃夏克原先的恋人是他的小姨子,但是后来因故未能结合。他小姨子去世后他非常悲伤,这部作品的第二乐章的一个主题就采用了他小姨子生前最喜欢的一首歌曲曲调。 他太太要是知道了估计是要焚稿的。:-)
发表于 2004-7-8 16: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音乐都没法听呀?[em0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吉他岛六弦聊斋 |人工智能

GMT+8, 2024-11-30 06:26 , Processed in 0.05569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