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想一:曾在众多的吉他网站及琴行所代理的吉他里寻找将要属于自己的新琴,也曾为在众多的品牌琴里无法确定其一迟迟没有购买而烦恼。一直找不到一把适合自己的琴,合意的琴价格让我却步,价格能接受的却又不喜欢,直到与PETER的一次闲聊中谈及2A。
在此之前,我看了许多国内吉他网站所代理琴的有关评价,当中自然也包括吉他岛里的相关文章。相比之下,我的感觉是:吉他岛里有关吉他的评论无论是琴友还是岛主(主要还是在于琴友的评价)的文章都比较中肯,言辞少有浮夸。这对于没有接触过足够多种类吉他的琴友来说起码不至于象某些气吞山河的广告词要误导人。毕竟我们最关注的肯定是吉他的本身是否适合自己(强调一下个人的观点:个人感觉某琴不合适,并不等于这把琴就不好,同样的一把琴在别人的手里往往会发出不同的声音,然而有不少琴友就忽视了这一点,这时候需要作的是让自己适合这把琴),而不是众口纷纭的褒词与贬语,在投入的有限资金里寻找更合意的琴肯定是我们这些吉他友的购琴心理。在有限的了解范围内选择其一往往是众多琴友的购琴方式,这时候,一个中肯与客观的评价就相当重要了,它应该起到的作用是切实的参考而不是商业色彩浓重的推销行为。
杂想之二:曾经看到过某篇短文里这么写着“。。。。而某些人销售什么吉他就说什么吉他好,这我们就希望有权利屏蔽。。。。”,原文有没有兴趣抄写一番了。这里,我想说的只有一点:首先,“某人销售什么吉他就说什么吉他好”绝不可取,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局限存在,不可能十全十美。再者:吉他的好与不好这本身就不容易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一把合板琴三五百元,我们用起来只要不伤手就算是好了,而一把斯摩曼琴在杨雪菲等人来说,肯定是好!如果在我手里呢?我会觉得不好,大家也会觉得非常的不好!~~~~你配用这琴吗?呵呵,是的,我很有可能无法让这琴听我的指挥,也许连摸的机会也不会有。但我不会说这把琴就不好,只是在我手里好不了。
一个成功与负责的吉他制作家或代理人,在我想来,在如今资讯高度发达的社会里与其具有包容百川的气量与长远目光分不开的,一者为了吸收别人的长处;二者为了避免闭关自守。他们往往会注意到别人的优点,承认别人的优点就是正视自身的不足,不会对他人事物的长处避而不谈视而不见,因为他们很清楚一点: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呵呵,套用一句老话)~~,在吸取中谋求发展。由此,制作家们才能做出更好的琴,代理人或琴商才能不断为大家提供更优质与更具性价比的吉他。
杂想之三:有不少琴友对某些进口品牌吉他的价格持有异议,从我们目前的综合消费能力出发,这是可以理解的。对此我的看法是这样:任何一把吉他的价值都可以一分为三:
一:原材料的价值。相同材质各地的价格出入不大(相对于成品的价格)
二:成品所消耗的人员工时费用。这在我国的不同地区都有很大差别
三:产品本身的商标价值(即无形资产)。相对国内的吉他制造业而言,这正是最大差距之所在。换言之:产品的名气与价格基本是成正比的,最典型的例子:澳洲琴里的斯摩曼琴之所以‘贵’正是因为有威廉斯等人用他。如果只从成本上来考虑大家也许会得出一个结果:只是一个会发出好听声音的奇型木箱。然而每样产品都有他所指向的消费群体,(这个群体是不受地区限制的,不同的是各群体所包含人数的众与寡)。如果没有群体分别的话,那么斯摩曼琴与普及琴会有什么不同?通常这些价格的因素不会以广大琴友的意志而发生转移。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消费能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办事,无可厚非。
杂想一之余:如今为自己添了一把 Vowinkel2A,对于我这并不意味着除2A之外就没有合适自己的琴了,我所做到的只是在自己有限的了解范围里选择了一把,正如PETER所说:“2A并不是这个价位里唯一的好琴”我想这句话也适用与其他价位的琴。
对于2A,我惊奇的是她的变化与进步,第一次接触到现在只过了短短的不到半个月,高音的延音时值长了不少,如果说第一次的时值为1,现在的值已几乎达到2;高把位的音量也所增加,当然也与自己学习与摸索拨弦方法有关。这把2A的音色与手感对于我自身的‘品琴’而言,是一个转折点,也是一个开始。这确实是把非常好的练习琴(光以练习琴来评价2A是不客观的,她具备有一定程度演奏琴的质素),也祝愿琴友们能尽早拥有一把好琴,这对于自身琴艺综合素质的提高所起到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其他的就不再啰嗦。
就此打住,糊言乱语不知已所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1-12 23:02:17编辑过]
|